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说
华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7
  • 关注人气: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垄断者的觅价空间

(2012-05-11 10:04:33)
标签:

两桶油

铁老大

垄断者

觅价空间

杂谈

分类: 评论

垄断者的觅价空间

 

华说

 

在一片涨价潮中,难得地接连听到了降价之声。循声望去,令人稍稍出乎意料的是,那降价者,非无名之辈,居然是声名显赫的垄断者。垄断者姓甚名谁?“两桶油”、“铁老大”是也。

 

“两桶油”者,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也。中国的石油行业格局,基本上是为两者所把持。石油这行业,一向被认为事关 “国计民生”。国计不论,单说民生。“两桶油”与普通百姓最为直接而密切的关联点,莫过于汽油、柴油之类的成品油。此番的话题,亦由此而来。

 

众所周知,国内成品油的定价权,一直掌握于国家发改委手中。成品油的价格波动,取决于国家发改委的一纸通知——当然,这一纸通知的发出,要基于一整套现有的所谓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譬如说,就在昨天(4月9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5月1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30元和31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4元和0.26元。自然,这一次成品油价格下调,早在人们的预期之中,通知的发布,只不过是“靴子落地”,预期成真罢了。

 

但这一轮的油价调整,“两桶油”的表现,却值得说道说道。因为早在国家发改委动手之前,“两桶油”已经开始自行调整价格。譬如说,中国石化5月4日率先下调成品油大区调拨价,其中,93#汽油下调100元/吨,97#汽油下调300元/吨,柴油下调50元/吨。所谓大区调拨价,是中石化各大区公司调拨给省级公司的一个内部价。通常而言,该价格的调整,往往发生在国家发改委调价之后,因此此番提前下调,可谓是一个并不寻常的行动。而成品油的终端零售市场,在更早的时候已然打折促销硝烟四起。这其中,不乏“两桶油”旗下的自营加油站。

 

这边厢,“两桶油”放下了身段,那边厢,“铁老大”也放下了架子。上海铁路局对外发布消息称,自5月18日起至6月20日,沪宁、沪杭部分高铁列车商务座和特等座将实行特惠票价。实行特惠票价的高铁列车共116趟,其中,沪宁高铁55趟、沪杭高铁61趟。沪宁高铁的商务座和特等座在预售期内全部优惠,沪杭高铁的商务座和特等座则分为特惠、分时段特惠和不特惠。特惠是指在预售期内全部实行特惠;分时段特惠是指预售期1-6天内 (含当天)不实行特惠,7-12天实行特惠;不特惠是指不实行特惠。实行特惠票价的优惠幅度分别为:商务座30%、特等座10%。如上海至南京的高铁列车原商务座票价为438元、特惠票价为307元;原特等座票价为263元、特惠票价为237元。

 

这似乎有些不寻常,因为一提起垄断者,消费者大抵英雄气短,大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助与无告。尤其是在价格上,那垄断者似乎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想涨就涨,没有商量的余地。然则发生了什么事情,令“两桶油”、“铁老大”放下了身段和架子,主动降价向消费者示好?事情也简单。在“两桶油”这一面,是销售量的大幅下滑——“往年这个时候是旺季,一般都会超额完成或是提前就完成销售任务,但4月中石化的销售任务只完成了50%左右。”在“铁老大”这一面,是空空荡荡的商务座和特等座车厢,是经常“一张票也没卖出去”的惨淡现实。这样的一幕,终于让一向傲慢的垄断者低下了“高昂的头颅”。那么,迫使其低头的力量又来源何处?回答是,消费者!没错,就是在垄断者面前自感无力的消费者!

 

所谓垄断者,经济学的定义,是说供应者面临着一条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因为面临着一条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它不是一个价格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价格的寻觅者,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寻寻觅觅,直至找到一个能够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价格。但这个觅价空间,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它所面临的这条需求曲线直接给出了垄断者能够觅价的空间:其一,它只能在这条需求曲线上,而不能在这条需求曲线之外觅价。再傲慢的垄断者也不能超越这条需求曲线来定价——沪宁、沪杭部分高铁列车商务座和特等座一张车票也卖不出去即是一例;其二,在这条需求曲线上觅价,垄断者也面临着一个内在的约束。因为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垄断者想要实现自身利益化,往往不能将价格定在觅价空间的顶峰——4月中石化的销售任务只完成了50%左右是一个好例子。因此,从另一面说,空空荡荡的商务座和特等座车厢以及成品油销售量的大幅下滑,其实是市场也就是消费者对傲慢的垄断者的一种惩罚和教训,让其清楚地看到,它的定价,已经超越了自己的觅价空间。这样看,“两桶油”、“铁老大”主动下调价格,也算是“识时务者”,是对自身盲目觅价的一种自我修正。

 

自然,这并不是说,垄断与否是一个无需讨论的事情。一个行业,竞争越激烈,供应者的觅价空间越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越灵敏,反之,觅价空间则越大,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越迟钝。试比较国内的航空与铁路,航空业参与者众,相互角逐,其价格安排繁复而灵活,铁路独此一家,无人与之一较长短,其票价体系简单而僵化。孰是孰非,每一个消费者心中自有一杆秤,何须多言哉?!

 

 

2012-5-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