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宝宝”、培训班以及需求定律

(2012-03-20 11:00:08)
标签:

龙宝宝

培训班

需求定律

杂谈

分类: 评论

 “龙宝宝”、培训班以及需求定律

 

华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大抵是帝王之家的专利,是尊贵的象征。因而在十二生肖中,龙也格外受到人们的追捧。或许是这个原因,又或许暗合着“望子成龙”之意,每逢龙年,往往是一个孩子出生的大年。今年是龙年,扎堆生产“龙宝宝”成为一时之风尚。从新闻报道来看,不少地方的妇幼保健院已然“一床难求”,以致有人笑称生子犹如“赶春运”。总而言之,在这个古老的国度,“生龙仔、添龙女”的添丁风潮,大抵将从大年初一蔓延至大年三十了。

 

“龙宝宝”争先恐后地诞生,高兴得不仅仅是龙爸龙妈们,还有孕婴行业的商家。“再苦不能苦孩子”,中国的父母在孩子身上一向出手大方,尤其是在这独生子女的时代。如此“钱途”怎容错过?即便不能指望赚得个“数钱数到手发软”,“多收个三五斗”是必须的。一时间,“婴儿潮”经济被炒作的沸沸扬扬:什么月薪一万难找“月嫂”啦,什么春季订货会孕婴产品价格全面上调5%~10%啦,乃至于证券市场上,也刮起了一阵“龙卷风”,港股和A股市场上,具有“龙宝宝概念”的个股也迎来了一波上涨。不止此也,此番“龙宝宝”还惊动了海外。据称澳大利亚老牌乳制品公司,已经开始尝试空运鲜奶到中国试销,以测试市场反应云云。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热闹的很。

 

作为一个小学生的家长,区区在下已然是“过来人”,今年的这股“龙旋风”,无缘躬逢胜饯,不过在有闲的时候,也会在一旁看看热闹。自然,在只争朝夕的有志之士看来,这是足见人生之空虚与无聊的。但所谓“触景生情”,看着这番闹腾景象,忽然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往事。

 

十年前的此时,我是一位“准爸爸”,喜悦与期待之情自不待言,但有些忐忑,因为不知道怎样做,才算是一名的合格的父亲。鲁迅先生的大作《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自然是读过的,不止一遍,“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读来真是惊心动魄,让我每每有如临大敌之感。说笑了,没那么严重(当时的感受,在本博客《一个父亲的诞生》中有描述),只是自感缺乏相关的育儿知识,有些无从着手罢了。自然,老人们是有经验的,但天底下年轻的夫妇们,大抵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老一套的东西不管用,需要最现代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配得上自己的孩子。此时,一家本地知名的孕婴教育培训机构在小区内设摊宣传,于是乎现场报了名,花费数百元,购得一个培训课程,课程分十次,每周一次,一次一小时。说来也巧,其后所在的街道居委会也开办了一个“孕妇学校”,邀请妇婴保健院的专家们前来上课,区域内的准爸爸准妈妈们可以免费听课。

 

两个基本相同的培训课程,一个自己花了钱,一个是免费的。看官,你认为我会选择上哪一个?在哪个培训班上,我的身影出现的频率较高?答案是,那花了钱的课程,我几乎每课必到,除了一次临时加班不得不缺课;而那个免费的“孕妇学校”,我只去了一两次而已。为什么会这样?其实也简单,因为自己花了钱,每少上一次课,意味着这一课的钱白花了,整个课程的代价上升了,故不为也。而免费的课程,反正不用自己掏钱,不上也没有什么损失,故缺课频频也。一言以蔽之,上述的行为,需求定律使然也。

 

由此想到,从资源的使用角度看,“免费”必然与资源使用的低效率如影随形、相伴相生。无他,因为“免费”,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失去了也无所谓,不会心疼。在现实生活中,公众往往要求政府提供“免费”的公共服务,其实天下哪有什么免费的午餐,“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本身没有产出,其收入,正是来源于组成这个社会的你我他。因此,那所谓的“免费”,只不过价格的表现形式比较曲折和隐晦罢了。实际上,人为地压低价格,然后加以补贴,也部分地具有了“免费”的性质,其资源使用的地效率也是势所必至的。这方面,国内外的公用事业便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回到本文的主题,关于孩子。生为当下中国的孩子,似乎特别的辛苦。因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各种培训班便在前面等待着他们,从童年横贯少年。为父母者虽然心疼不已,却欲罢不能。何以如此?以愚观之,这里的关键局限条件,源自计划生育政策。因为“只生一个好”,一对年轻的夫妇,相当于分配到“生一个孩子”的配额,除此之外不允许再生。在此情况下,这个孩子是这对年轻夫妇的唯一指望,必须将其培养成材,成为一个“优质”的孩子,才能不辜负这个唯一的配额。与此同时,因为只此一个的配额,这个孩子排除了其他兄弟姐妹的竞争,获得了父母的所有资源的支持,从而能够给予其进行足够的投入,打造成一个“优质”的孩子。而当下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一个“优质”的孩子的标准,就是“成绩好”。此所以各种培训班屡禁而不绝也。

 

是的,孩子的教育,也要受到需求定律的约束。

 

2012-3-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