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说
华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7
  • 关注人气:18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愁的成本

(2011-11-15 10:23:28)
标签:

杂谈

分类: 评论

乡愁的成本

 

 

华说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表述,大抵会有截然相反的结果。倘若有人说,“月亮是外国的圆”,毫无悬念,必然会招致如雨的唾沫;但倘若说“月是故乡明”, 则收获一片赞誉声是没有疑问的。这是不奇怪的。不同的表述的背后,是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以前者为非而后者为是。不止此也。“月是故乡明”,那一缕淡淡的乡愁,也有着更多情感上的共鸣,尤其是在这个快速城市化的时代。

 

大约一年之前罢,曾经有一种名为大都市白领的“乡愁综合症”一时颇为流行。因为高不可攀的房价,因为不断加剧的竞争压力,因为无处不在的户籍歧视……一些在大城市尤其是在所谓的“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这样一线城市打拼的白领突然发现,那曾经为之追逐的梦想,在现实的迫压之下,成为了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不再值得为之追求,为之留恋。“既自以心为形役,田园将芜胡不归。”权衡之下,去意萌生:不如归去,回到故乡,回到那悠闲的小城市。实际上,一些人不仅是这么想的,而且也这么做了。这一事件,当时舆论称之为“逃离北上广”。

 

然而“造化弄人”,世事变幻之快,常常出人意表之外。一年之后的“此刻现在”,社会热议的话题,是“逃回北上广”!当这些一度逃离大城市的人们真的置身于久违的故乡之后,猛然发现曾经以为熟悉的小城市和乡村,是那样的陌生。小地方的生活似乎确实悠闲,然而可供一展身手的机会少之又少;小地方的生活也远非想象的那样轻松,竞争其实依然激烈,只不过竞争准则变了:“小地方,要靠爹”;小地方的生活压力依然强大,在大城市生活多年后,回到家乡时已然“人生地不熟”,一切要重新开始……现实与想象的距离是如此之大,曾经选择的离开的人们再次背起行囊,去而又返。

 

一去一回,这些人们的选择,以其亲身的经历,再次证明着一个简单的事实:在当下的中国,资源密集的少数大城市,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们工作与生活的向往和首选。从成本的角度来说,放弃大城市生活而选择小地方生活的代价太高了。一言以蔽之,那一缕淡淡的乡愁的成本,过于高昂了。

 

从经济学上说,成本是因为有选择而起的,没有选择就没有成本。“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段话,就是有关成本概念的生动诠释。选择鱼,熊掌的放弃是成本;选择熊掌,鱼的放弃是成本;选择生,义的舍弃是成本,选择义,舍弃生命是成本。

 

而大城市与小地方的生活,同样是这样的一个取舍关系。在大城市生活,必须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在小地方生活,则必须放弃大城市的繁华与便利。“北上广”一线城市生活的成本,是小地方悠闲生活的放弃;而小地方生活的成本,自然是“北上广”一线城市生活放弃。按照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基础性假设,成本低的这一方,必然会被选择。这样看,在当下的情况下,对那些去而又返的人们而言,小地方生活的成本(放弃大城市生活)显然是太高了。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是的,大城市空气污浊,人情淡漠,房价高企,竞争激烈,为什么依然会有那么多人蜂拥而至?因为这里集中了最好的资源,这里提供了最多的机会,这里有最繁华和便利的生活。在这里,你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你可以接触更多的朋友,你的眼界更开阔……总而言之,人们在这里的所得,必然大于所费,人们才会聚集在这里。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此之谓也。

 

小地方则不然。不错,小地方生活或许宁静与安逸。但因为市场范围的局限,其能够提供的机会和资源,远远比大城市要少。而且在这样的一个熟人社会中,其运行的规则,更多地依靠人情,而不像大城市那样,更为透明和公开。曾经沧海难为水。在大城市生活过一段的人们,对此也往往难以适应。

 

这是说,大城市生活压力大,但机会和收入也多,小地方生活压力小,但机会与收入也少。然而总体而言,大城市生活的净收益,依然远大于小地方生活。因此,从成本的角度看,小地方生活的成本——就是放弃大城市生活,以当下的现实而言,无疑是太高了。这就是为什么北京、上海、广州这样一线城市人满为患,却依然有源源不断的人们涌来。也就是为什么一年之后,那些曾经逃离的人们,再次逃了回来。

 

“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样的一幕幕,在现实中不断上演着,似乎令人困惑,但其实是人情之常,并不奇怪的。因为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讯息费用,有不同的成本和收益预期。这进进出出的背后,是不同的人们对各自成本和收益的权衡。

 

 

2011-11-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