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信息不对称与北大“会商事件”

(2011-04-02 19:56:26)
标签:

信息不对称

北大会商

杂谈

分类: 评论

信息不对称与北大“会商事件”

 

华说

 

这些年来,大学校园里发生的事情,时常会成为在报刊杂志“重磅新闻”,并因此成为社会热点话题的一时之选。从报道的情形来看,这个曾经的远离俗世的 “象牙塔”,如今已然和十字街头一样热闹了。

 

最新陷入舆论漩涡中的,是有着“中国的最高学府”之称的北京大学。

 

风,起于青萍之末。当下的滔滔舆论,起自一家报纸编发的一条消息。消息说,在此前试点半年的基础上,从今年5月开始,北京大学准备在全校推广实施对“重点学生学业会商制度”,包括学业困难、思想偏激等十类学生将被纳入会商范围。而该报率先在微博上发表的 “缩编版”新闻中,只是突出了北大将要重点对“思想偏激”的学生进行会商,其他背景则隐而不提。

 

这则消息引发的满城风雨是可以想象的。北大是什么地方?在中国,识文断字的人都知道,这是蔡元培出任校长的地方,这是“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大学精神的发源地。如今倒好,一向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北大竟然堕落至 “管制学生的思想”之境地,是可忍孰不可忍!自然,这时正是各色人等纷纷登场的最佳时机。网络上下,出离愤怒者有之,慷慨激昂者有之,痛心疾首者有之……总而言之,一时间,北大是“千夫所指”了。

 

区区在下却没有太多的感触。一则是这些年翻阅报纸杂志以及在网络上浏览新闻,获得一个极好的教训,就是警惕“标题党”。因为耸人听闻的标题下面,大抵什么内容也没有。二则以为如今的大学即便不成样子,北大也不至于此。这并不是说,北大有高拔于其他大学的地方。在区区在下看来,蔡元培的北大和现在的北京大学根本是两所学校,内中毫无关系。蔡元培以及他的北大已成绝响,是口口相传的一段传奇和传说,它存在于历史深处,或者,还存在于若干人心灵的深处。现实中的北大,和其他“中国著名高等学府”一样,只是一个副部级的大学而已,早已“泯然众矣”,并无特别之处。

 

为了知道得更多一些,于是乎查阅了更多的相关报道。北大的官方说法是,“重点学生学业会商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络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受到违纪处分等十类学生,这其中以学习困难、多次挂科的学生为主要帮助对象。而所谓的“思想偏激”, 是指“不能理性地、多角度地分析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思想上有些偏激,性格上有些偏执,在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上存在困难,甚至对学业也产生不良影响。”比如,“近几年在一些高校中发生了个别学生的极端事件,马加爵事件就是一例惨痛的教训。”比如,“很多高校每年都要处理多起因学生恋爱关系而产生的纠纷,个别学生心情郁闷,耽误学业,有的还长期纠缠对方,令人痛苦不堪。”

 

从这样的文字表述来看,那会商“思想偏激”,其实是向存在心理障碍或者疾病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而与“管制思想”相去甚远。联系到近年来高校里自杀率以及抑郁症率的逐年增加的现实,推出这样的举措其实不为无因,而有其内在的需求。

 

在这样一个较为完整的信息的呈现下,对北大的学业会商制度加以指责和攻击不容易自圆其说。当然,“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者“自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人物不在其列。这样看,人们的情绪宣泄乃是对基于对事实判断的错误;而事实判断的失误,乃是源自对信息掌握不足,或者说出于信息的不对称。

 

在经济学上,信息不对称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所谓“信息不对称”,通俗地说,是指对一件事情或者物品,不同的人所知的程度是不同的。有人知道的多一些,有人知道的少一些, “不对称”也。俗话常说的“隔行如隔山”以及“买的不如卖的精”之类的话,即是此意。因为对一件事情或者物品有所了解,必然要学习,这就需要投入精力、时间以及金钱等成本。因此,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对信息费用投入差异。换言之,信息不对称,其所指,其实就是一个人面临的讯息费用的局限。对一个人而言,其面临的讯息费用局限,大抵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物品本身而起的,一类是人为的隐瞒和欺骗而起。

 

因为物品本身而起的讯息费用局限,无话可说。人生苦短,“吾之生有涯而学无涯”,人不可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样样精通,更可况权衡收益和成本,许多对物品信息的投入并不值当,也就懒得去学习了。这里要说的,是人为的隐瞒和欺骗而起的讯息费用。而上述的北大的“会商事件”,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不难明白,北大的“会商事件”让众多之人“浪费表情”,其内在的原因,许多人在表达意见时,所依据的是一个残缺不全的信息:北大要对思想偏激的学生进行会商,进行思想管制。但有关什么是学业会商制度?那类人需要会商?思想偏激又是指什么?……诸如此类的信息却并没有同时呈现。对一个新闻记者来说,这一点也许并不重要。因为对他来说,新闻“夺人眼球”是第一位的。因此,新闻的写作方法大抵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将最吸引读者的一点提炼出来,而其他的信息则往往被忽略、隐瞒甚至故意扭曲。而据此信息进行评判的人们,却往往因此而被误导,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在一贯长于道德批判,疏于事实和技术探寻传统的社会里,其结果,往往是成就一场场公众情绪的狂欢。

 

实际上,这样的肥皂剧此起彼伏地上演着。在北大“会商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南粤之地则发生了煽情的一幕:广州大道中往体育中心的路上,一位母亲抱着患眼癌的6个月大女儿跪地前行,她这样做是因为网友“广州的富家公子”说,如果她跪行1000米就捐给她两万元。而当她完成这一举动后,“广州的富家公子”却又表示:“钱我是不会捐的,那是她自己作贱。”……不难想象这一消息披露之后的群情汹涌。但事实真相如何呢?主事人事后说,这是利用公众的爱心和愤怒心理策划的一次求助行动。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地恨。那些人为地制造“信息不对称”的人们,为什么要故意忽略、隐瞒、扭曲、篡改乃至生造虚假的信息?只是为了好玩?当然不是!这里的关键,其实只有两个字:利益。新闻媒体可以借此吸引读者,扩大发行量或者增加点击量,以此来吸引企业来投放广告;而那些网络的策划活动,也无一例外地显示着清晰的利益链条。

 

是的,经济学的基础假设——“经济人”说得明白,人无一例外地自私自利,总在局限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自私有利也有害。有利的一面,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揭示“看不见的手”时说得明白,每一个人在追求私利时促进了社会利益。有害的一面呢,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显示得明明白白:只要忽略、隐瞒、扭曲、篡改乃至生造虚假的信息能够为自己带来利益,当事人会毫无悬念地选择这样做。此所以坑蒙拐骗现象不绝于世也。而这种人为的隐瞒和欺骗,增加了社会的讯息费用。这是交易费用的一种,其增加显然损害了社会的整体利益。

 

2011-4-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