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逼她走上“卖肾整容”之路
(2010-10-21 09:25:28)
标签:
漂亮相貌收入消费者歧视杂谈 |
分类: 评论 |
是谁逼她走上“卖肾整容”之路
(“卖肾整容”与消费者歧视)
华说
前些天,一则女大学生“卖肾整容”的消息引来一阵“围观”。是悲剧:25岁的徐州姑娘小倩因为相貌丑陋,从小被人嘲笑为“猪八戒”,遭人歧视,没有朋友。医学院毕业后去应聘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因为相貌因素,这家公司拒绝了她。受此打击,小倩把自己关在家里三个月之后,决定卖肾整容,希望以此改变命运。小倩在和记者交谈中不断重复的一句话,将内心深处的痛苦表露无遗:“我要像你们正常人一样生活。”
在当下的社会,整容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整容热在神州大地的兴起,已经颇有些年头了。如今,不仅仅是女性,亦有男子加入其间。而从年龄来看,也有日趋年轻化的态势。走在都市的大街上,满世界的“帅哥”和“美女”,在这中间,人造的大不乏人。如是背景下,倘若一个女孩宣称要去整容,是不会令旁人为之惊讶的。然而小倩因为家境贫寒,不惜“卖肾整容”,则表现得极端而夸张,当然耸人耳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倘若一个人的容颜能够自己做主,则这世界上,女子大抵一个个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男子呢,则无一例外地貌若潘安或者宋玉。然而现实无情,人所共知,容颜这东东,“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是天生的,是宿命的。这样看,那些热衷于整容的人们,其实是“不向命运低头”的勇士。自然,以现在的技术,大抵也只能做些小修小补的玩意,离“改头换面”的梦想尚有“孙悟空翻一个跟斗”的距离。
但是,不是说“外貌只能夸耀一时,真美方能百世不殒”么?不是说“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 么?事实上,打小开始,我们不是就被灌输这样的教育么:容貌美是外在的,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翻译成当下炙手可热的网络语言,容颜美只是“浮云,一切都是浮云”。然则何以人们舍本求末,孜孜矻矻地追求外在的修饰,而不致力于内心的修养?何以人们不惜重金,不惧风险,在原本浑然天成的脸上动刀子?倘若说这是虚荣,则何以如此之多的人执着于虚荣,以致于以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亦一往无前?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因为美丽有价。因为漂亮是一种资产,能够带来收益。这收益,不仅仅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诸如内心的愉悦、满足、自信等方面精神享受,更包括能够带来实实在在的金钱收入!
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诞,但经济学家们确实对漂亮与收入之间的相关性作过研究。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哈莫米斯与杰夫·比德尔曾经对有关美国人和加拿大人的一项有趣调查进行过考察。这项调查要求调查者对每个被调查者进行打分。丹尼尔·哈莫米斯与杰夫·比德尔考察了这些被调查者的工资与其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以及具体长相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考察的结果的发现,漂亮与收入具有正相关性。那些肯定更有吸引力的人也就是漂亮的人平均比相貌平常的人收入高出5%;而那些相貌平常的人比那些“被认为一般人吸引力小的人”——非常拗口,直白地说就是难看或者丑陋的人收入要高出5%-10%。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方面,男女平等——男人和女人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这样的结论,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惊讶的,因为它与我们的日常经验相符。譬如说罢,一个面容姣好、身材苗条的女子,无论是在社会交往,还是在就业,还是谈婚论嫁时,大抵都会比相貌平平的女性占有优势。这是天天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天生丽质不可期,但在医学发达的今天,人工改造却为爱美之人打开了另一条通往漂亮的道路。想到漂亮带来的收益是如此的实实在在,倘若条件允许,一个理性之人焉能不仿而效之!当下整容热的兴起,只是一个开头。
接下来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漂亮的人会比相貌平平之人有更好的机会,更高的收入?是谁给了他们更好的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是雇佣他们的企业?似乎是。因为企业直接招录他们,并且直接支付工资。但企业只是一个中间环节,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最终是要卖给消费者的。对了,答案在这里:是消费者决定了漂亮的人会比相貌平平之人有更好的机会,更高的收入。消费者是谁?是组成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包括在不同场合口口声声批评指责追求外表美是虚荣的你我他。
不难明白,作为对利润孜孜不倦的追求者,企业对利润的关心高于一切。招聘或者雇佣的员工漂亮与否,必然让位于该员工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最大收益的考量。因此,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上,内在地包含了消除企业“以貌取人”的力量。举例说罢,甲企业只喜欢招聘金发美女,而其他生产同样产品或者服务的乙企业则对任何女性求职者一视同仁。因为金发美女供给缺乏,甲企业必须支付足够高的工资才能招聘到所需要的员工;而具有同样技能、工作经验的女性求职者供给远远大于金发美女,因此,乙企业支付的工资会低于甲企业。显而易见,在市场竞争中,甲企业会败给乙企业,最终没有生存之地。由于对利润的关心以及市场上的竞争,企业本身对求职者的外貌歧视“不感兴趣”。这是说,现实中企业招聘时出现的“外貌歧视”现象,其源头并不是来自企业,而是来自其他方面。换言之,现实中企业之所以喜欢招聘漂亮之人,显然是因为漂亮之人能够比相貌平平之人带来更多的利益。
那么,是什么力量在背后推动着企业这么做?外貌歧视的最终源头在哪里?一般而言,有两种最重要的力量会左右企业的选择。一是政府政策,一是消费者偏好。很明白,在这方面,政府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出台或者规定歧视性的限制措施,来界定漂亮之人与不漂亮之人之间的不平等。结论是明显的,在现实中存在的“以貌取人”现象,是消费者偏好在作祟。为什么漂亮的人有更好的机会,更高的收入?为什么企业喜欢招聘漂亮之人?因为消费者喜欢!企业对消费者“投其所好”,而消费者也愿意为此支付高价格(相对于相貌平常之人)。这就是外貌歧视在现实中得以持续的根本力量。
理想是那么圆润,而现实又是那么粗糙。在现实中讨生活的人们,必须无时不刻地直面那无处不在的歧视。外貌歧视只是其中小小的一例罢了。高谈“外表美只是一时,心灵美才是一世”自然是容易的,但大抵“迂阔而不知事情”。那以香水、化妆品、时装为代表的美容美体产业的兴起和膨胀,难道是来修炼心灵世界的?非也,那全是为了修饰人的外表!明乎此,则对整容医院的门庭若市,对女大学生“卖肾整容”的想法,应有同情地理解。因为前面的分析已经指出,不客气地说,正是作为消费者你我他将她们逼上了整容之路。一边在餐厅里享受着漂亮的服务员提供的服务,一边道貌岸然地指斥追求外在美为“虚荣”,其实倒分明地显示着自己才是“虚”字辈的人物,大名曰:“虚伪”。
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