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裸账”为什么遭遇困境

(2010-06-17 10:42:35)
标签:

情面

潜规则

困境

乡里

周道登

白庙乡

财经

分类: 评论

“裸账”为什么遭遇困境

(“裸账”与交易费用)

 

华说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我们一向自诩为“礼仪之邦”。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人与人之间,讲究一个“情面”。关于情面,明朝的周道登有一个绝妙的解释。当年,崇祯问阁臣:“近来奏章里多有情面二字,何谓情面?”时任礼部尚书的周道登对曰:“情面者,面情之谓也。”于是乎“左右皆匿笑。”自然,这一回答是颇“捣糨糊”的,似乎什么也没有说,但又似乎说了些什么。情面的精义,正在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在于心知肚明而不便说破的那份微妙。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边陲小镇也,名不见经传。然而在公元2010年,却一朝成名天下知,在神州大地数之不尽的乡镇中脱颖而出。事情的起因,源于一则网上公示。在该乡的政府网站上,详尽地披露着该乡的各项财政收支状况,大到近40万的社会保障,小到每个在职人员工资补贴。而最夺人眼球的,莫过于乡政府机关经费支出的各种项目:吃饭、烟酒、矿泉水、纸笔、纸杯、车费等也事无巨细一一罗列。譬如说,今年1月24日招待 “财务预算公开民主议事会观摩来客”,请客三桌,花费1269元;而1月份最小的一笔开支为 “购买信纸”,花费1.5元。帐目如此公开,可谓空前。消息一出,举国瞩目,网上网下赞声一片。而巴州区白庙乡亦因此被誉为“政府全裸第一例”。

 

以上的情形,是今年3月的消息。倘若事情到此为止,自然是完美的。然而事件“未完,待续”。“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现在是6月,时间过去了三个月,事情究竟怎么样了?最新的消息远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的美妙。白庙乡政府“裸账”的消息3月在媒体上公开后,“来乡里的上级部门工作人员比平时少了一半。即使来了,70%以上也是来去匆匆,甚至没在乡里吃过一顿饭。一些区级部门来调研,11点到,12点就走了。”而白庙乡政府向有关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少有回音。该乡的负责人说,“裸账”之后,他连跑了两个多月,却没有争取到一笔资金。与此同时,白庙乡政府在网上的招商、求助,一个多月来毫无进展。于是乎他感叹道,这“裸账”究竟怎么啦?

 

这样的结果,在当下的社会,其实是势所必至的。

 

毫不怀疑白庙乡公开政府财政收支——也就是所谓的“裸账”的行为在中国社会进程中的进步意义和现代性内涵。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会载入史册。不过,从报道来看,“裸账”本身并不纯粹。推动“裸账”的主事人并非像“为艺术而艺术”一般,为“裸账”而“裸账”。而是期待通过这一行为,打造透明廉洁的政府形象,引发社会的关注,有助于招商引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以愚之见,主事人的这一想法倘若不是过于理想主义,便是过于书生意气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他看错了局限条件的重点所在。“裸账”固然降低了一种交易(制度)费用,但同时也增加了另一种交易(制度)费用。而后者,在现实中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众所周知,支撑一个社会的运行的制度,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成文的法律法规,另一类是不成文的风俗习惯、传统道德等等。前者白纸黑字有着明确的条文,后者则约束人们的行为于无形。因此,考察一个社会及其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行为,不是翻阅那些明文规定的各种法律法规就能够获得答案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在明文规定的制度的表象之下,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却被人们广泛认可的游戏规则,支配着社会的运行和人们的选择行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发挥着支配性力量的制度,就是所谓的“潜规则”。在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度,丰富的“潜规则”是必然的特征。

 

这样的一个视角,可以清楚地呈现白庙乡“裸账”的困境所在,解开那位“裸账”主事人的困惑所在。公开的资料显示,“白庙乡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东北部山区,1.1万余人中农村人口约占95.5%。2009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393元,属典型的边远贫穷乡,经济运行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说得极明白,白庙乡发展运行的资金来源,掌握于上级部门。透彻地说,掌握于那些有决定权的上级官员手中。姑且不论这些官员大可利用这些权力上下其手,贪污受贿——这样的事例,“至今已觉不新鲜”。即便是这些官员真心“为人民服务”,按制度办事不谋私利。但生活于这个讲究“情面”或者“面情”的社会,迎来送往是“必须的”。因为虽然“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现实中很多事情确实是在酒店饭桌上拍板的。譬如说一个官员罢,有权决定一个项目,或者一笔资金,甲地的申请条件符合,乙地的申请条件也符合,究竟给谁呢?一般而言,自然会偏向叨过租饭,收过小礼,往来密切者,这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上述两种情形——不论是权力寻租,还是人情往来,大抵“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彼此心照,一说便俗。为什么如此?因为私相授受,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无论是以权谋私,还是顺水人情,地下运作付出代价低。如今白庙乡将账本公之于众,将原先隐蔽的运作暴露于阳光之下,则这种运作的成本大幅度的上升了。代价上升,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就会下降。这就是需求定律了。征诸于现实的结果就是,“到白庙乡的上级部门人员比以往也减少了一半,他们甚至连一顿便饭都不敢在乡里吃。”而用于解决水、电、路等问题的1600万元的资金缺口也没有了着落。

 

招商的无结果是同一个问题。说过了,在现实中,真正支配运行的往往是那些无形的“潜规则”。商海沉浮之人显然更加洞悉其中的奥妙。姑且不说那些属于确凿犯罪行为的权钱交易,单说那些可有可无,可宽可严的各种规定和制度,便提供了极大运作空间。倘若按照冠冕堂皇的制度和规定,企业可能付出的代价甚高;而一番通融之后,打打檫边球,成本就下降许多。这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真实游戏。如今白庙乡政府以公开明细“晒账本”的行为,则赌住了这种空间,加之地处边远,水、电、路等不配套,硬性的成本就非常高,将本求利的投资者不感兴趣自在情理之中。

 

白庙乡“裸账”遭遇的困境,是理想在坚硬的现实面前的一次碰壁。“裸账” 之于当下的白庙乡,非其时,非其地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白庙乡以“裸账”示人,旨在打造一个透明高效的政府形象,降低了政府运作的制度费用;但同时,也大幅度地提升了“潜规则”运作的制度费用。而后者,恰恰在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不是说“裸账”不好,只是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之中。自然,这很庸俗,但也很现实。

 

2010-6-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