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拍卖“新政”与车牌价格

(2008-01-10 19:26:27)
标签:

财经

分类: 评论
 

拍卖“新政”与车牌价格

 

华说

 

2008年的第一场私车额度拍卖,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变化不仅仅是拍卖的日期。新年新气象。元旦刚过,便有私车额度拍卖方式调整的消息传来。随后,主管此事的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举行专题的新闻发布会,郑重其事地对此进行逐一详尽的解读。对私车额度拍卖稍有关注的人不难明白,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车牌拍卖市场如同股市一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拍卖价格迭创新高势如破竹,频频刷新历史纪录,是此番私车额度拍卖方式调整的最为直接的推动力。而管理部门对这一拍卖“新政”如此隆重其事,亦明白地透露着希望借此抑制车牌拍卖价格不断上涨之态势的心态。

 

作为国内唯一实施私车额度拍卖制度的城市,上海的做法一直备受争议,其被舆论关注的程度,亦与车牌拍卖价格的上涨幅度成正比。不此一次地说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上海是走着正确的道路。做着正确的事情,却不断受到非议,上海其实是颇有“一士谔谔”之感的。然而众口铄金,加之拍卖价格的快速上涨,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压力感受的加剧是不言而喻的。此次拍卖“新政”的出台,当是应对舆论之道以及舒缓压力之策。

 

闲话休叙,且入正题。此番拍卖“新政”的出台,能够大幅降低车牌拍卖价格吗?一语以回答之:我以为,不能。因为车牌拍卖价格的高企,从根本上说,正是旺盛需求的反映,与拍卖方式本身无关。

 

综观此次出台的拍卖“新政”,其核心的变化大抵有二。其一是改一次出价为多次出价:投标时间分为首次出价时段(10:00-11:00)和修改出价时段(11:00-11:30)。首次出价时段竞买人必须出价,修改出价时段允许竞买人在系统提示的修改出价范围内修改出价最多2次。其二是该密封投标为公开投标:在两个投标出价时段中通过网上、电话、现场即时公布投标信息,包括当前系统时间、当前投标人数、当前时间的最低可中标价及该出价。

 

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经济学家对拍卖有过深入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拍卖理论”,在现在的微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大抵都有这么一章。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是第一个刻划拍卖行为本质的人,并以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提出了拍卖行为中的一条基本定理——“等价收入定理”。其核心内容是,在一些合理的约束条件保证下,无论采取何种拍卖形式,最终的收益应该是相等的!

 

考世上形形色色的各种拍卖,其方式大抵不脱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种形式是加价拍卖,又叫英式拍卖。大家在一起公开竞标,往上加价,出价最高者获得拍品。这是最为常见到拍卖方式。第二钟是减价拍卖,又叫荷式拍卖。拍卖时价格由高往低向下降,第一个接受价格的人获得拍品。其余两种是密封式竞价。一种是一级价格密封拍卖。每个人都对拍品单独报价,相互不知底细,填了标的封在信封里交上去,最后拍卖师拆开信封,出价最高者获胜;另一种是二级价格密封拍卖。其与一级价格密封拍卖类似,不同的是,最后出价最高的人获得拍品,但他不必付出自己所喊价格,而只需按照排位第二高的价格付钱。

 

以此观之,上海实施的私车额度拍卖,在拍卖新政出台之前,其方式是近于“一级价格密封拍卖”。而修改之后的新办法,则近于“加价拍卖”。而此种改变,其实是“无伤大雅”的。因为问题的核心是,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人还是那些人。拍卖的方式虽然改变了,但外部环境没有转变,同时拍卖的基本的格局没有变化:拍卖的标的——车牌没有变,竞买的对象——购车一族也没有变。在这种条件下,“等价收入定理”说得明白,不管采取哪种拍卖方式,其结果依然是一样的。

 

或以为,车牌拍卖价格的上涨,是因为汽车经销商“哄抬物价”所致。对此,管理部门的矛头亦有所指。然愚以为,此因素有影响,但不大,外界显然高估了汽车经销商的能量。从表面上看,买车者或将拍牌事宜全权委托汽车经销商,或者听从“车商指导价”自行投标,似乎形成了一种价格合谋,使得汽车经销商能够操纵价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汽车经销商并非“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市场上汽车经销商众多,相互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他们提供给买车者“车商指导价”,无非是尽可能确保买车者能够中标,从而能够尽快将汽车卖掉。而这种竞争,与购车者之间的个人竞争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只是在形式上由单个竞争变化为小团体之间的竞争而已!而表现在其结果上,只是价格范围的收窄,中标价格的趋于一致罢了。事实上,倘若汽车经销商真是能够形成“价格合谋”,则他们应该将车牌拍卖价格“往下压”,而不是“往上抬”。因为车牌拍卖价格下降,才能更激发消费者的购车欲望,更有利于销售出更多的汽车,更符合他们的利益。

 

“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 这是收藏界的一句行话。大意是说,对一件东西说这儿不好那儿不好老挑毛病的,其实是真正想买的人;而一片夸奖赞扬之声的人,大抵是无意于购买的。其实呢,这话道出的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作为一个具有经济理性的人,每个人都希望在获得一样东西的时候,尽可能付出最小的代价。因此,对一种商品的价值判断,往往是“口是心非”者居多,光是“听其言”是不行的,更重要的“观其行”。而最好的办法,就是逼他出价。他能够出的最高价,就是这样东西在他心里值这个价钱。而拍卖,就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套出竞买人的心理价位的一种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车牌拍卖价格太高了”的抱怨,其实大可不必当真。既然觉得这么高,他为什么还愿意出价?因为他心里觉得值这个钱!

 

在城市的道路如此拥堵,石油价格不断飞升的时候,私车额度拍卖价格的上涨,表明的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汽车消费需求的旺盛。根据2007年最后几个月私车额度拍卖的统计数据,每个月参与拍卖的人数都在10000人之上,而额度投放的数量在7000多辆。这意味着每个月都必然有3000—4000人成为竞争的失败者。僧多粥少的现实,“价高者得”的游戏规则,必然将价格推至应有市场均衡价格。曾经听人讲述其亲身经历的一场“万米高空中的拍卖”。一张机票,以超乎寻常的极低价10元起拍,然而在飞机上众多乘客的激烈角逐下,最终价格被推高至1100多元才最终成交。而这个价格,已经足够在市场上买到相同的打折机票。是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