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江南春——从大学生到亿万富翁
[这段采访发生在两年前,不过现在来看似乎也不过时。]
分众传媒的CEO江南春,虽然不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在最近央视举行的年度财经人物评选中暂时未能入围,但按照今年分众迅速壮大的惊人速度,身价直逼10亿美元的江南春绝对是年度财经“最佳新人”的热门人选。昨日上午7时,本报记者在江南春即将离开昆明返回上海总部之前,对这位32岁的年轻人进行了一次话题独特的独家专访。江南春表示,今年分众在美国上市,只是分众起步的第一阶段,他的最高理想是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甚至到一定阶段可以引领市场需求的变化。
在媒体暴光度已经很高的年代,作为一名科班出生的“学院派”成功人士,记者非常想听听江南春在创业道路上的人生感悟和独到的见解。但江南春的昆明之行很短暂,行程很紧。在和他的助手的几次交涉后,他终于同意在飞离昆明之前接受记者的采访,时间是12月12日凌晨7时。
和以前报道的情况完全吻合,目前身价已经高达近10亿美元的江南春,依然是平民出行的步调——走大家都走的普通通道,坐最普通的经济舱。采访之前,江南春说,上午回到上海大约就是11点,他将直奔公司去办公。他是一个广告狂人,一切都以公司为重。他向记者透露说,上飞机他就会蒙头大睡,现在他已经练就了上飞机就睡着的本事。
从诗人到广告狂人
江南春,一个1973年土生土长上海人。父亲是个会计,母亲曾经很成功地开过一家社区便利店,他的家庭就这么简单,没有什么能与他以后的辉煌事业联系起来的背景,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凭他自身的努力实现的。与很多实践派CEO不同,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的江南春,早就以学生身份一头扎进大上海广阔的广告市场。
在大学时代,他大二就竞选学生会主席,并获成功。从大三开始在校园外面注册公司放手大干,到期末回到学校考试依然成绩不错。1992年大一的时候,江南春还去做了7元钱两小时的家教,这和许多经历过校园生活的同龄人没有什么不同;1993年大二的时候,他到“上海亚太影视公司”打工做广告,每月300元工资,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但到了大三,江南春就与人合作成立永怡传播,注册资金100万元。大学一年级,他便是师大著名的夏雨诗社的社长。江南春说:“如果我坚持保留那份纯真的话,今天会是一个很好的诗人。”但中文系的诗人,大三就成了一个做广告的狂热分子。
记者:分众的概念最大的特点在于对目标人群的准确定位。从您创业初期看,当你做好第一笔广告定单的时候,是否就已经把自己的事业准确定位在广告行业?
江南春:我大二时开始做广告,当时的想法没有这么远,就是想找个能挣钱的事把我当时160元的私人债务还上。后来的确发现自己比较适合做广告,写一个广告预案对我来说就像写一篇微型中篇小说一样轻松。其实我觉得我们中文系的学生很适合做这一行,首先我们有比较强的文字驾御能力,其次我们有不错的口才可以说服打动客户,并且我们在把握客户心态寻找突破时机方面有先天的灵敏度。
记者:你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以及你大学时代受到的高等教育,为你现在开创这么大的事业,积累了哪些宝贵的东西?
江南春:我想主要是人文的东西吧,我们分众现在做市场,倡导的不是从广告本身去开拓,而是以客户为主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记者:你大学毕业后不久,还是喜欢晚上开车回母校转转。应该说在事业上你的路子一直比较顺,发展势头很好,为什么还那么怀念校园生活?
江南春:校园生活,代表着一个很纯情的时代。生意场上的拼搏和计算,很容易让人身心疲惫。当时我的确喜欢回母校转转,在那里可以使我的心情平静,那里是个无争的环境。我最喜欢到师大后门的新街卖两个馒头,或是找个以前经常光顾的小吃店享受一点小吃,从新体会无忧无虑的学生生活。
记者:你大三就创造了百万的财富,当时你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的同学老师当时是怎样看待你取得的这些成绩?
江南春:首先更正一下,我大三创业的时候是借别人的钱,实际上当时我还没有拥有上百万的财富。当时我已经没有住校,而是在学校外面租房子。当时我只是考试才到学校,平时基本没怎么去上课,我的班主任一开始反应也比较大,因为我在校外租房每月的租金(1000多元),已经抵得上我们系管学生的副书记一月的月薪。我很感谢华东师大那种很宽松的人文环境,老师们推崇的都是文化的多元化,对于我这种学习没问题又能自己在外面做点事业的学生,他们没有鼓励但也没横加阻止。
成功?我才刚上路呢!
现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江南春依然被同事们称为工作狂,他每天睡眠4-5个小时。下班后,回到仁恒滨江花园那250多平米的豪宅中,江南春还是不忘打电话,听取各地经理们的汇报。凭借“创意+纳斯达克上市”的致富快车,短短两年时间就会令他身家过亿。江南春说,“创意”并非偶然。他也是在积累10年广告经验后,在上海这个很成熟的市场打拼中,才想到开发楼宇电视广告。江南春是很有野心的,他认为现在分众的突破只是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他的面前还有更大的舞台。江南春上周六在媒体高峰论坛上向在场数千听众回忆他小时候对电视广告的最深记忆——周润发出演的《上海滩》的洋伞插片,现在套用发哥最新的一句广告词来描述江南春的心情再合适不过:“成功?我才刚上路呢!”
记者:回顾2005年,你是否认为这是你创业以来最成功的一年?
江南春:从过去我10多年从事广告业的经历看,2005年的确是发展最迅速的一年,但这只是我们分众在新领域的第一步。今年我们在美国上市,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从未来开看2005只是分众的一个新起点。
记者:广告行业是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行业,但创新在实践中难免会遇到更大的风险,从你这10多年的广告业从业经验,你如何评判这对矛盾?
江南春:创新是广告业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创新所要遇到的风险会更大。市场需要我们不断挑战新鲜的事物,早几年是我最先将泰森对霍利费尔德的拳王争霸赛引进到国内,我也是最先将西甲联赛引进到上海的领航员。说到创新,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以前我们公司里墙壁上贴着的两个大字就是“变态”,我是这样对我的员工解释的,你要改变客户的态度让对方接纳你的广告方案,你首先自己就必需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只有你首先变了,首先做了创新式的尝试,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记者: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上海这个繁荣的商业大市场,是你这些年事业发展最好的土壤?
江南春:应该是这样,上海市场非常注重品牌效应。在上海做广告,简单的创意和单纯方式的商品知名度的扩张是远远不够的,现在都很讲究一种综合性的概念,一种高品质高品位的品迫运营战略,这种氛围的确是全国不多见的。另外,在广告资源方面,上海这个市场里几乎没有人有什么特权资源,上海的竞争都很公平很市场化。
勇于创新的“保守派”
江南春说:“我的性格又是谨慎的、保守的,偏向于稳健型的,但我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并且经过反复论证是OK的,我一出手绝对是高度执行力的行动。”身材高大的江南春,看上去更像是北方人,但他骨子里却浓缩着上海人的精明与聪慧。在广告这个日新月异的行当里,没有超凡脱俗的创意是难以立足的,但能够想出楼宇视频这种全新广告形式的江南春还是谦虚地称,他是谨慎的。事业做强了,一般人的想法就是做大做成多元化。但江南春认为,他现在只想在户外广告舞台上继续施展拳脚。
记者:2000年网络投资很红火的时候,你们也介入过,尝到过甜头也随后立即遇到困惑。从今年兴起的新一拨网络投资的热潮,来势更加凶猛,分众传媒会再次搭上网络高速发展的快车吗?
江南春:2000年的时候,我们做过一些网站的广告代理,说形象点我们当时只是在做送水的工作,帮助当时我们代理的个网站拉广告。网络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代表着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潮流。在未来的拓展中,网络是很多行业很好的一个依托的工具。虽然现在这次网络投资的热潮气势很大,但我们对其中的变化理解还不深入,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还没卖到乘坐这趟高速列车的车票。我们依然在和ebay一类的网站合作,并且在业绩方面非常成功。
记者:现在分众的事业非常红火,上市之后又可以融到更多的资金,你是否有兴趣在成熟的阶段,投资主业之外的的行业,比如想上海网络游戏巨头九城CEO朱骏那样,卖支中超球队介入另一个行业?
江南春:我想我暂时不会考虑投资别的行业。主要是公司刚在美国上市,公司的业务才刚刚起步。其次,我选择的户外广告这个领域,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上班族的16小时生活圈内,你要能够在大家不厌烦的情况下,占有人们更多的时间,进行针对性很强的目标广告的宣传的范围会越来越大。户外广告的概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以地理位置为首的思维模式。你在上海也许不会去徐家汇,那里高大的广告牌对你不会产任何作用,但你要到公司上班你要进超市购物,晚上下班回家你也会在电梯口等上好几分钟,我们把户外广告的内涵用高科技的形式丰富化,因此就发现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对于我们不熟悉的,业务之外的行业不会考虑去投资。
记者:你曾经说过,不同的年龄阶段你对理想和快乐的理解都会不同。请问你在事业上的最高境界以及生活上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江南春:最高境界这个概念很难描述,至少事业上目前我希望获得一个持续发展稳定前进的一个状态,能够使自己的事业平稳地可持续地增长。国内公司的流动性以及生存、发展、衰弱的频率比较大,我希望在不断创新中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到一定阶段甚至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引领市场需求的转变的境界。实际上现在市场上人们的很多需求是潜在的、多变的、不确定的,能够把握这些潜在的需求方向,并加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就可以实现这个理想。对于生活的最高境界,我认为就是做好三件事:一是做自己感到自豪的事;二是做有趣的事;三是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