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帘秋意  简居茶上

(2014-08-31 22:54:32)
标签:

简单

茶席

红泥火炉

秋天

深巷老茶

分类: 沉·煮茶

一帘秋意 <wbr> <wbr>简居茶上

 

 

 

                               一帘秋意 简居茶上

                                             图文‖夜色

 

 

                                 一切尚简,内心尚更丰盈。

--------------------------------------------------------------------------------------------------

 

1.

很久没有设新的茶席了,书房里摆的还是那席“枯藏”,楼上竹居里的依旧是“红袖”,从春分到立秋,许久了。

有人说玩茶席是败家的,此话也算是有理。这几年爱上摆茶席之后,几乎每一个月都要更换一次不同主题的茶席,不同的茶器、摆件、席布让我确实花了不少钱在这上面,亦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这些茶席带给我心灵、味蕾、视觉上莫大的美感。

一位资深茶人说,“很多人认为在自己的茶席上摆上个唐宋元明清、金银瓷铁铜的古董茶器,这茶席似乎才够有气场。”这话刚好契合了茶道高人千利休说过的一句话,“花高价故意制作出来给别人看的‘萧、寂、简、雅’只不过是一种假面具,掩盖不了其奢华的本质。”

把玩古董茶器本是一种雅兴,但如果在茶席上刻意追求,这是偏离茶心的,不过还好我并未崇尚,否则我更是败家了。

对于茶席美学,最喜欢台湾心饮老师的诠释——寂静树林中的茶席,美在美中不自知。老师还说,“茶席之美不在茶桌上。”

方寸之地可以有无限延伸的象征力量,一茶一水一器,心到,美方呈现。

不过,如果把茶席权当一种美化了的喝茶形式,而且每次喝茶都要被形式所束缚,那茶是否就失去它的本真了?

 

2.

有朋友说最喜欢这样的喝茶——深巷,瓦檐,矮板凳,矮脚桌,一把布满斑驳茶渍的老壶,两杯,显骨老岩茶,白发苍苍,喝透岁月,畅快淋漓。

这样喝茶,最自然简单,是旧白衬衣年代,有时空置换的画面感,我可以毫不费尽马上投入到那个情境里,茶与深巷一样素朴深邃。

说起喝茶,我必定会想到烟。在博上认识烟并喜欢上她,不仅仅是因为她对文字驾驭的功底了得,更是她对茶的那种清逸疏简的态度。

烟爱茶,她说即使在生病喝中药时也必定要为自己沏上一壶,这样的痴茶,着实让我叹服。烟是一个真正“沉”得住女子,“沉”是如今多么缺失的一种生活态度,又是多么适合茶的本心。她懂茶,从茶身到茶心,却从不炫茶,不炫器,因之茶在她的文字中,总是透出一股清婉淡定的情怀。这种情怀,我是渴慕的,是望尘莫及的。

茶能遇见烟这样的女子,是幸事。

我没见过烟,但我却总是有一幅清晰的她吃茶的画面——老屋,红泥火炉,红光闪烁,素衣布裙,轻摇旧羽扇,青瓷盖碗,老枞香远。

时光在深巷的老岩茶中和红泥火炉上的老枞里变得简朴而缓慢。

 

3.

自立秋后,除了偶尔有朋友来会在“枯藏”和“红袖”的席间沏茶喝外,其余都是在卧房的罗汉床上吃茶。喜欢把盏窗前,看着秋无声息地来,脚步轻轻,穿过窗台停驻在我卧房的珠帘上。

在卧房吃茶,算是我真正的“私茶房”,一壶一杯一梨山茶,简单惬意。梨山茶是托友刚刚从台湾带回来的,它的绵长回甘与高冷山岚独有的深幽一直是我的念想;而这杯是一个朋友从古玩市场花五十元钱淘来的六七十年代产自景德镇的旧杯,我只要打开灯,杯身上便如繁星闪烁,又如小时候从万花筒里看到的繁花变幻,真是悦目,不得不感叹朴素的器物因为被使用而确实会变得更美。

一切尚简,内心尚更丰盈。

茶席,我以后肯定还是会再重摆的,不过会没有以前那么热衷。而这个秋,我只想简居在我的私茶房里,外面如何跌宕起伏,不闻不想,待茶一轮轮地泡开,也就深秋了。

 

 

一帘秋意 <wbr> <wbr>简居茶上

 

 

 

 

 

 

 

 

 

 

 

 

 

 

 

 

 

 

 

 

 

 

 

一帘秋意 <wbr> <wbr>简居茶上

 

 



一帘秋意 <wbr> <wbr>简居茶上

一帘秋意 <wbr> <wbr>简居茶上

一帘秋意 <wbr> <wbr>简居茶上

一帘秋意 <wbr> <wbr>简居茶上

一帘秋意 <wbr> <wbr>简居茶上

一帘秋意 <wbr> <wbr>简居茶上

一帘秋意 <wbr> <wbr>简居茶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