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桔子红了,君知否

(2014-05-11 11:24:08)
标签:

痴守

故居

琦君

爱恨

情感

分类: 尘·情归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图文‖夜色如茶

 

 

                穿着新嫁衣的女站在门边满是期待地问:“你什么时候回来?”

                男人留下一个宽宽长长的背影,头也不回地说:“等桔子红的时候。”

--------------------------------------------------------------------------------------------------

 

一走进这座四合院的正屋,我就被墙上的一张照片吸引,照片上的男人一身浅色长袍,浓密利落的短发,目光凛然,威严之中不失儒雅;照片上的女人是一身浅色长袍,老式发髻,体态微福,慈蔼之中不失精干。这照片上的人就是那一问一答的男女主人公——曾担任国民党浙一师师长潘国纲和他的大太太,就是台湾作家琦君的养父母,也是由她的同名小说《桔子红了》改编成电视剧里的老爷耀华和他的太太。

由李少红导演的这部剧的故事情节与原著是有出入的,但却是改编得一点也没有让人失望,剧情一拉开就泛着淡淡的愁,深居在山里的大太太固守着桔园,每年桔子红了的时候,在城里做大生意的老爷才会回来一次。大太太不会生育,老爷又娶了交际花,回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无耐之下,大太太自做主张帮老爷娶了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秀禾回来,她希望秀禾的肚子争气能为潘家生下子嗣,能帮她留住老爷。结局是悲的——年仅十八岁秀禾因难产而死令人心酸。

秀禾是一个悲剧人物,她与六叔相爱却不能相守。“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六叔说深知这话的矛盾痛苦,他说他不该给秀禾添事。

据琦君自白,现实中的“秀禾”并没有死,而是被带到了外地,受尽了折磨,最后流落杭州的一个民宅里在几十年风雨飘摇后,琦君的友人遇见已是年迈的她,历经沧桑的她对世事已是淡漠如水,她不愿重提往事,只是淡淡地留下一句话:“我的坟已经做好了。”

看到这句话,竟是鼻子一酸。

如果故事的结局是按真实的还原,是不是会更悲剧性一些?琦君心怀慈悲,她说她不想秀禾在人世间再历经苦难,她宁可让秀禾死去尽早摆脱来作为故事的结局。

这是一部老剧了,我看了它也有十来年了,琦君的这篇小说我是在后来才看的,她的文字总是透着清新、朴素、隽永的独特魅力,对了,还有温和,浓浓的乡情,淡淡的哀愁,人世间的丑与美,她都是用一种温和的笔触去描述,一拿起她的书,就不舍放下。

那天,我是突然决定要到泽雅琦君的故居去走一走,我要去感受一下那群山怀抱中的庙后村里发生的这一段凄美的故事,我想寻找那片桔园,想看看那片桔园是怎样红得那么妖娆的,我想知道一个女人是如何把“桔子红了”当成一种信念痴守着,即使是宛若游丝的一点点气息。

当然,桔园我一定是找不到了,我只看到清溪、碇步、石桥、竹林,新旧不一的房舍,一棵800年的红豆杉站立在桥的那头,驻守着这个静谧祥和的村庄,那座曾经是那么气派而古朴的潘氏大宅在1951年被一场大火吞噬,只留下一个荒凉的旧门台。

是谁在每年的秋天、桔子红了的时候就倚着门台盼君归?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啊。“君问归期未有期”,剧里剧外,这门台上究竟爬满了多少思愁,只有流逝了的光阴知晓了。

琦君说,后来她大妈去世后的灵柩就厝在荒芜的桔园里半个世纪之久,直到很多年以后,在海外的她想尽办法托付乡亲代为入土,葬在大伯身边。大妈说秀禾这孩子的命苦,那大妈自己呢?我也是一个信命的人,命中注定的是无法抗拒的,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珍惜当下。有人说,只要结局是美好的,过程你让我怎么哭都可以。真的是如此吗?

大妈是终于可以和青梅竹马的这个深爱的男人相守永远了,她不用再盼桔子红了,因为几十年的无人看管,所有的桔树都渐枯渐死,都一起与他们入土为安了。

当年琦君的大伯曾出资在村的小山坪上创建庙后小学,供村里和村外的学子免费就读,而今,山里的孩子都到城里上学去了,这小学被改建为“琦君纪念馆”。

在村口,拾级而上,一座新修葺不久的四合院安静地座落在小山坪上,跨过一个高高的门槛,两棵高大苍绿的桂树立在正屋门前两侧,偌大的四合院没有旁人,只有我和友,沿着当中卵石铺就的路我径直走向正屋的陈列室,于是就看到了起先我所描述的人物。

我忽然有些喜欢这个身着长衫娶了一妻三妾(在剧中是一妻二妾)的大伯了,琦君虽然是他的养女,但大伯却待她如掌上明珠,大妈更是爱她,这个从大户人家嫁过来的女人,这个前半生只守着桔园、等着桔子红了的女人,我看着照片上的她,心里除了敬意还有的就是怜惜。

“等桔子红了,老爷就回来了。”想着她说这句话时,眼神里流露出的那种期盼、隐忍、酸楚,这样的一种痴守,或只有女人才更能深刻地懂得。

在正屋厅堂里陈列着琦君曾经出版过的书籍,有一个书柜就专门陈列着不同封面的《桔子红了》,虽是隔着玻璃,终究是隔不断这些泛着淡淡忧愁的文字散发出的桔子气息,它宛若游丝,飘向屋外,我跟着转身,站在屋内的木窗下,看到在撒满阳光的院子里,那两株桂树上竟然结满了妖娆的桔子,我听见有人在欢呼:桔子红了!桔子红了!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桔子红了,君知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