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与茶 · 秋

标签:
秋天品茶桂花采摘制作杂谈 |
喜欢秋,但不想再悲秋了。采下桂花,撒在心田里,我要在这个渐浓渐稠的秋季里,做一个温柔的女子。张爱玲有三恨,而我,就只恨这秋季不够绵长。我实在喜欢秋!
--------------------------------------------------------------------------------------------------
檐前一番雨,一番风,一番凉,秋来了,夏一溜烟跑得无踪无影。
秋来了,天高了,桂花也开了。风带着它那幽幽的香气从我未关紧的窗口飘进我的梦里,让我在一缕缕幽香中醒来。
在周末的下午时分,我到书房准备沏茶享用,正在自己房间做作业的女儿实在挡不住桂香的诱惑,说是要上楼采桂。只是一小会儿功夫,女儿下楼来了,她小心翼翼地捧着手掌心里的桂花来到我跟前,说要送给我沏茶喝。
我赶紧伸手欣然接过女儿赠予我的桂花。小小的桂花身子真是娇小可爱,那饱满的花瓣一看就知道是一定是今晨才绽放的。凑近它们闻香,幽淡中带着一丝甘甜,似晨间的晓风、似月初的新月带给我清新悠然的心怀。
用刚刚采摘下来的桂花泡茶我还真没尝试过,在茶里加入这种新鲜的香气会是怎样的一种韵味,在这个初秋的下午,我充满期待。
挑一款香气欠缺的武夷岩茶“黄观音”投置壶内,再放入女儿赠予的桂花,悬壶将水高注,一股幽香即从壶底传来,壶内花与茶缠绵共舞,酣畅淋漓。桂花的玲珑可爱与岩茶的粗犷线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是绝妙的搭配,在我欣赏它们的绝妙身姿时差点忘了出水的时间已到了。
当一杯橙黄色的茶汤呈现于眼前,我忍住心中的那点急切,慢慢端起,闻之再品之,一杯下去,黄观音原有的淡淡茶香加之这桂花清幽的香气在唇齿中慢慢四溢,最后萦绕在我喉间是桂花的香韵,它若有若无,含蓄有味。
我没想到新鲜的桂花泡出的茶会有如此好的香韵,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这款岩茶的香缺。此茶我还有一罐,何不采摘一些桂花掺进茶里,让它们完美结合?
趁着夕阳还留在山头,我起身对女儿说:“女儿,你且搁下笔,跟娘上楼采桂去。”
女儿呼啦啦响应。
几日未到楼上看,桂花盛开满园香。
我喜欢桂树,喜欢它们无论在哪一季里都淡然安静地伫立在那儿的身姿。每次坐在小居里,看着门前那些桂树清晰的枝叶轮廓在夜色中变为深黛色的剪影,我总是会被它们的那份淡然感染,心中的躁动荡然无存。
我家的顶楼一共种了七株桂树,其中两株是四季桂,两株是银桂,剩下的三株是金桂。四季桂和银桂的花色呈淡黄,香气也偏淡,应该不适合配茶;而金桂的花色是橙红色的,香气馥郁,这样的香气更适合茶叶的吸收。我叫女儿不要摘下它们的花苞,因为未绽放的花苞还没有酝酿足香气,如果采下那便是糟蹋之。
以前一直都以为制作桂花茶一定是要先将桂花晾干后再掺进茶里,怕花中有水份影响茶叶的存放。后来在林清玄的书中看了他写的制作桂花茶的过程后才知道,原来用新鲜采摘下的桂花制作出来的茶才是最香的。还有,我觉得最好不要用本来就带着明显花香型的茶来制作桂花茶,比如好的铁观音。如果在花香明显的茶中再投入桂花,那香气就会串味,白白浪费了一款好茶。
难怪以前我喝过的桂花茶并没有给我留下很好的回味,也许那些都是晒干后的桂花,香气随着花身上的水分一起流失,余留下来的香也只是微香罢了。
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金桂一簇簇低调地绽放在茂密的枝叶间。我和女儿各拿一纸盒,伸手小心翼翼地采摘着这些玲珑的花朵儿。摘到手够不着的地方,女儿便端来一张凳子,扶着我的肩站在凳子上去采摘。看着一朵朵细小的花儿在女儿的指间落下,我觉得我们并不是单单在采花,而是在收集秋日的美好时光。
秋风轻起,已近夜幕降落。因为桂花的身子甚小,我和女儿只采摘到一盒子的桂花。我把桂花筛选后直接倒进装着黄观音的陶罐里,盖上盖子,然后轻轻地将它们摇晃均匀,最后把它存放在柜子里。我知道,从那一刻起,陶罐中的茶与桂花会开始为我谱写一首感人的秋歌。
品茶的时光是愉悦的,自己动手制作桂花茶的时光也是快乐的。我想着在某一个萧萧寒日里,当我带着朝圣般的心情打开这个陶罐时,或许彼时的我已不在意桂花茶的香气会有多高,因为我真正想品味的是我们亲手收藏起来那个秋日的下午时光。
可以在冬夜的严寒中品味秋日里的那份高雅闲淡的情韵,那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