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同---一种外来的名词

(2011-04-04 11:38:40)
标签:

北京

胡同

老照片

记忆

民俗

建筑

杂谈

分类: 世界文化遗产

                                           http://s2/middle/4b065fc5ta0116e5d0131&690

http://s6/middle/4b065fc5ta011700abf75&690

 

   胡同,老北京引以为荣的建筑形式,生活方法,或者是人际关系,无不跟这个名词有关,可是,这个名词却不是地道的汉名词,而是一个外来词

     以下是百度百科的解释:“胡同一词最初见诸元杂曲。关汉卿《单刀会》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之语。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在西四南大街,地名至今未变。元人熊梦祥所著《析津志》中说得明白:“胡通二字本方言。”何处方言呢,元大都的。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进一步说:胡同本元人语。既是元人语,那就不能是汉语。元代将人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所谓汉人,指北方的汉人、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这四种人并非同一民族,也不使用同一语言。那么“元人语”也肯定不是“南人语”,至于色目人,包括的民族

更多。故此“元人语”只能是蒙古语

   随着北京城市化的进行,很多的胡同消失了,也确实,从解放后我们为了解决城市贫民而进行的房屋分配,完全破坏的了胡同的四合院文化,演变成了一种杂院市井----这种我一直不认可能产生文化,最多算是一直民俗

---现在,这种杂院被脏乱差,乱搭建覆盖,完全不是过去的味道,城市化的进程,让更多的人拥有了车辆,在狭隘的胡同里,遍布着各种汽车,行走着各色人等。

    4月2日,又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我在德内的胡同里穿梭,努力的记录一些我见到的影像

  http://s16/middle/4b065fc5ta01173de854f&690

http://s15/middle/4b065fc5ta0117615509e&690

http://s6/middle/4b065fc5ta01178420a55&690

http://s1/middle/4b065fc5ta0117a8f4ac0&690

http://s4/middle/4b065fc5ta0117c73deb3&690

http://s5/middle/4b065fc5ta0117e8a6444&690

http://s4/middle/4b065fc5t766826790e2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雪茄客
后一篇:2011年09月27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