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2010-06-12 07:18:56)
标签:
孙子兵法胜利失败成败战术杂谈 |
分类: 管理 |
孙子兵法关于“胜败”、“攻守”的描述,让我眼前一亮,我国文化真的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应用在企业竞争、职场竞争中,也会大有裨益的。
比如:“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说自己只能控制自己不被打败,但能不能打败敌人,还要看敌人是否可被打败。什么语言都没有孙子精确,还是贴出来一起鉴赏吧。
附:《孙子兵法》片段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侍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故善战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