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是故纸温暖
我是故纸温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459
  • 关注人气:6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国庆新书《老娘娘琐话:妈祖文化在天津》书评《“娘娘”吉祥故事多》

(2024-04-03 16:47:54)
标签:

故纸温暖

历史

生活

往事

由国庆

分类: 美序佳评
“娘娘”吉祥故事多 (金融时报 作者:戎锦 发布日期:2024-03-29)

由国庆新书《老娘娘琐话:妈祖文化在天津》书评《“娘娘”吉祥故事多》

  天津古文化街的传统年俗氛围,在今年春节吸引了众多目光。在古文化街的正中,历史悠久的“娘娘宫”(天津天后宫,现天津民俗博物馆所在地)集结着众多的天津老民俗。笔者恰于日前读到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民俗专家由国庆新书《老娘娘琐话:妈祖文化在天津》,众多民俗细节在书中一一披露,引人遐思。
  妈祖(天后)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女神、和平使者,老天津亲切地称之为“娘娘”或“老娘娘”。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以其特定的地域缘起而带有中国海洋文化基因。2009年,“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文化成为全人类尤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共享的精神财富。
  文史研究最讲究“三亲”史料,作为《老娘娘琐话:妈祖文化在天津》一书的作者,由国庆有着在天津民俗博物馆工作20年的经历,如此亲历、亲见和亲闻,给读者带来可靠的信源与趣味的细节。
  妈祖文化影响着老天津社会生活的许多层面,比如人们闲暇喜欢的小金鱼养殖与售卖。老天津最红火的金鱼市场,即是“娘娘宫”及宫前集市,被天津人视作“福地”。根据清代文献记载,这里售卖小金鱼最迟在乾隆初年已形成规模,尤其是新春佳节前后的生意更加火爆。“娘娘宫”在元代建庙,圣母娘娘乃护海佑生之神,天长日久,天津百姓以淳朴的心理不断将老娘娘的职能延展扩大,陆续加塑宝像,祈福、求子、求财、求顺等,各有所拜。
  又比如,刚过门的新媳妇常常马不停蹄地到送子娘娘面前“拴娃娃”,盼早得贵子传宗接代。金鱼多子(籽) 是习性,如此,“娘娘宫”中的金鱼更多了一道灵性的光环。人们觉得老娘娘身边的金鱼是大吉大利的象征,所以竞相在宫里宫外买小金鱼。
  再说到穿衣打扮。天津女子爱穿红色衣裳,俗信大吉大利。红色代表热烈,与天津人豪爽、豁达、热情的性格相吻合。天津的妈妈们一辈总以红色服饰求得心理、信念上与娘娘的感应和共鸣。妇女不仅自己爱穿红,在日常生活中也以红色打扮孩子,尤其在除夕守岁之时,长辈们喜欢儿孙穿得越红越好,可谓是儿女绕膝满堂红。老天津的大年初一清早,女人们穿红配绿地赶往“娘娘宫”上香,宝座上的老娘娘也是一袭红衣装,将人们的朱颜、红袄映衬得更加漂亮。不仅如此,天津女子的婚服也是从里到外、从头到脚的红,近乎极致。
  天津人爱吃面条,在妈祖的故乡福建莆田,也有名吃妈祖面,其主料是当地特产的线面,细细长长,莆田方言“面”和“命”发音相近,长长的线面寓意着长命百岁。天津人为老娘娘庆生前一天,要吃催生饺子,素馅,与过大年时吃的“津味素”大同小异。诞辰日当天,供奉“大三牲”或“小三牲”,加上各样供品,满满一桌,琳琅满目。同时必吃长寿面,讲究素三鲜卤,菜码齐全,面条上必加红粉皮,类似天津的经典家常饭打卤面,象征着大吉大利、祥和喜庆。
在《老娘娘琐话:妈祖文化在天津》一书中,接地气、近民生的精彩故事不胜枚举,文字轻松可读。值得一提的是,由国庆不仅以学者的视角长期关注这一民风民情,更站在社会风俗史的角度,通过诸多一手资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妈祖文化在天津的史事进行了深入挖掘、细致解析,将不少鲜为人知的新发现、新收获一并写在了书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