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天津的往事如市井长卷:评《老娘娘琐话:妈祖文化在天津》

(2024-01-30 10:17:20)
标签:

故纸温暖

历史

生活

往事

由国庆

分类: 美序佳评
老天津的往事如市井长卷:评《老娘娘琐话:妈祖文化在天津》
王小柔

老天津的往事如市井长卷:评《老娘娘琐话:妈祖文化在天津》

  古时天津是中国漕运的重要枢纽,千帆云集,南方船只将货物运到津沽,也把妈祖(天后)民俗信仰带到了这里,逐渐衍生出诸多生活故事。同源于妈祖信俗,拴娃娃是老天津乃至南北各地重要的祈子祈福民俗活动,影响或作用于民生的多个层面,且在文学、绘画、演艺、口述中皆有表现,犹如市井长卷,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老娘娘琐话:妈祖文化在天津》是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的新著。文史研究最讲究“三亲”史料,作者曾在天后娘娘身边“服务”20年,甚至“日夜相守”,如此得来的亲历、亲见、亲闻,故事与素材也就非比寻常了。重要的是,由国庆不仅以学者的视角长期关注这一民风民情,更站在社会风俗史的高度,以诸多一手资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妈祖文化在天津的史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挖掘、解析,将不少鲜为人知的新发现、新收获一并写在了这本书里。
       关于妈祖文史研究的出版物屡见不鲜,这便要考量作者的选题视角了。由国庆就是有着独到“刁钻”眼光、用心用情的写作者。
  博爱,是妈祖文化重要的精神内核,贴近民生,颇具人情味。万物生而平等,精神不分贵贱,特别是在老娘娘面前,人皆为凡夫俗子。由国庆写道,在老天津,七成以上是平民,少有人热衷捧大款、宠名角,多么红的明星大腕儿来津演出也得懂得规矩,若是在观众面前摆谱耍花腔,那下边的观众可藏龙卧虎啊,十有八九得让他下不来台。因为,人们想了,你有天大本事还能盖过老娘娘?
  的确,昔日的老天津人不喜欢崇尚贵族。“你在深宅大院里锦衣玉食,我在小屋里粗茶淡饭睡土炕,自得其乐,各过各的日子。”这确实是不少老天津人的心里话。所以那年月的草根百姓、富贾显贵常有各自的生活圈,彼此之间井水不犯河水。有钱人使阔攀比叫板,也许在他自己的圈里、在租界地还行得通,在平头老百姓堆儿里可没人爱瞧吹牛,也许总得找个什么碴儿让他栽跟头出丑。平民之间呢?最让人瞧不起的也是“充大尾巴鹰”的主儿。因为,人们琢磨,你再牛气还能盖过老娘娘?
  岁月荏苒,随着历代妈祖文化的不断传扬,其职能早已从单纯的护海助漕得到扩展,成为民间的“万能圣母”。天津人不仅亲切尊称天后为“娘娘”“老娘娘”,也祈盼娘娘发挥更多的职责,来满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心理需求,佑护吉祥平安。比如昔日天津娘娘宫就相继为天后加塑“助手”,从而派生出眼光娘娘、耳光娘娘、送子娘娘、乳母娘娘、斑疹娘娘等,以及其他众多附属民俗神。老年间,眼光娘娘塑像慈眉善目,手里托着一个形似人眼的模型,象征明目祛疾。眼光娘娘脚下另放置着一个竖立的白铜材质的盘子,也象征人的眼睛。患眼疾的人前来求祈时可请伙友帮助“磨磨眼亮”。至于如何磨,类似民俗在书中都有细致讲述。
  祈福求子是娘娘宫民俗的大事项。在老天津,如果谈起在哪里出生的,总有一些人会说“在娘娘宫旁边的‘水阁’啊”,显得倍儿骄傲。水阁医院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妇产科专科医院,娘娘宫与医院咫尺之遥,加之风习相传,很多天津孕妇慕名到水阁医院生小孩,赶上生育高峰甚至不得不加设临时病床。据院方不完全统计,百余年间大致有10万名婴儿在该院降生。求子、生娃、还愿、医疗、祈吉,一座庙宇,一家医院,无形中形成“一条龙”之便。一家数口、老少几代皆出生在水阁医院的大有人在,有的老医生还同为父一辈子一辈的接生者。
  “你是哪毕业的?”“娘娘宫啊!” 清末民初正是天津近代教育兴旺发展的重要时期,娘娘宫中也设立了天津民立初等商业学堂。这所学校由天津商会创办,后又名天津县第一初等商业学校。经商会筹措资金,并在娘娘宫的积极配合下,民立初等商业学堂于光绪三十三年冬 (1907年11月29日)正式开学,地址在娘娘宫文昌殿西侧。据文史资料记载,学校计划招生40人,生源为优秀的小学毕业生,若人数不足,可从他处招生。学校的课程包括读经、修身、商业地理、珠算、笔算、尺牍、中外簿记、习字、英文、体操等。学校规章严明,规定“学生三年毕业发给文凭”,学生入学“概不收费”。
  迎新春、过大年,天津人更离不开娘娘宫,“年年在此”是宫前庙会颇具内涵的年俗事例,值得一提。旧时一进腊月,宫南、宫北乃至估衣街上便贴满了写有“年年在此”的小红字条,这是每年商家选择的固定售货摊位,他人不得欺占,岁岁此地卖年货,如假包退换。其实,这字条既是市场竞争的产物,又是一种商业信誉的标签。有了“年年在此”的庙会,可以很大程度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这正是宫前庙市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学者姜维群在《老娘娘琐话:妈祖文化在天津》序言中说:“妈祖文化博大精深,民俗专家由国庆先生厚积薄发,且以雅俗共赏的文笔,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讲述妈祖与天津人文的故事,绝非一日之功,也自然会引人入胜。”(《老娘娘琐话:妈祖文化在天津》,由国庆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