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文:大饼卷一切、昔日闲娱公众号
(2023-12-27 13:58:45)
标签:
历史美食文化杂谈故纸温暖 |
分类: 文事琐录 |
文《大饼卷一切,包容滋味多》12月8日刊于今晚报
鉴赏文《昔日闲娱公众号》刊于12月13日《中老年时报》。
油盐大饼是天津传统当家饭,且说一开年就吃,素有正月“初四烙饼炒鸡蛋”一说;盛夏“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也是一大民俗;寒冬日里盼立春,又要吃薄饼卷炒合菜,美称“春到人间一卷之”……
天津人对吃烙饼的食俗情感很深。津沽物产本就丰富,加之发达的漕运业又给城市带来南北物产,都为食材充裕奠定了基础。早年,繁忙的水陆码头养活了一大批劳动者。力工辛劳,需要高热、高脂、搪饱且吃起来快捷方便的食物,大饼与各种卷食应运而生。昔日天津路边的大饼摊比比皆是,所烙大饼二斤一个,少盐轻油,内里多层,有滋有味,不愁销路【民间戏言:坑人的大饼,楞(lng)人的(捞)面,烧饼馃子也不善。比喻利多钱好赚】。早饭吃大饼卷馃子、夹卷圈,午饭、晚饭吃大饼卷熏肉、酱头肉、肘子肉、羊杂碎、酱牛肉等,烫手的热饼恰可半温半融肉汁,配葱丝、黄瓜条更香。一卷在手,其动作情态俗称“吹喇叭”。
九河下梢天津卫,小虾、小鱼、小螃蟹唾手可得。天刚擦黑,走街串巷、臂挎食盒的小贩就吆喝起来:“油炸虾米、油炸鱼、油炸小螃蟹——夹(家)吃去吧——”这会儿二奶奶家的大饼刚烙得,出门花不了仨瓜俩枣儿买一份,用热饼一卷,再喝碗稀饭“灌灌缝儿”,当算不错的小日子。季节不同,炸蚂蚱也会卷进“卫嘴子”的大饼里。
天津滨海,夏秋之际大量上市的渤海梭子蟹在人们眼里不算稀罕,大饼卷蟹黄、蟹肉、皮皮虾肉格外鲜美,堪称“肆横不差钱”的吃法。旧时,为避夏季高温且省煤,不少主妇一早便烙出几张饼来,然后将炉火熄灭。到饭点儿,胡同里有卖热锅贴的小贩,大嫂子扭身买半斤进屋,大饼夹锅贴也讨喜一家人。
老饭食还有脆软、油香兼备的大饼夹藕夹、茄夹(分荤素)照样脍炙人口,一般必配绿豆稀饭,清口解腻。饼烙吃剩下了也不愁,明天那凉饼切丝恰好可做炒饼、焖饼、烩饼、饼汤吃,同炒的配菜丰俭由己,可谓又一家常名吃。
说平日小吃更不胜枚举。大饼素来是早点主角,值得一提的是,热饼夹炸糕这一吃法流传至今,绝对又香又甜又酥,笔者曾撰《天津人吃炸糕》一文,不赘。天津馄饨铺一般都卖拆骨肉,乃衡量他家汤好不好的参照。来碗馄饨,再来份大饼卷拆骨肉,这一顿下去饱到晌午都不饿。另有大饼卷江米豆馅切糕吃的,但小众。
一些人还偏好热饼夹臭豆腐(上图),臭豆腐里滴几滴香油,加几丝葱白会更提味,这吃食像今下吃榴莲,闻着臭,吃着香,有人垂涎欲滴,也有人掩鼻而过。还有热饼夹松花蛋,也需配点儿葱丝。干体力活的汉子吃大饼卷大葱、蘸甜面酱,照样津津有味。没牙老太太爱吃热饼心卷核桃酥,稍带甜咸口,酥香好嚼。小孩儿爱吃大饼抹芝麻酱撒白糖,奇香无比,笑说能治拉肚子。厨房里的大饼口味日趋丰富,还有人热衷发面饼、麻酱饼、红糖饼、葱花饼、脂油饼、肉(馅)饼,及至鱼头泡饼等。
上世纪90年代初,卖大饼(夹)炒鸡蛋(俏韭菜或葱花)的摊子在天津市面越来越多,手里攥着一卷大饼鸡蛋边走边吃,匆匆赶路上学上班的人随处可见。与此同时,卖二尺大饼的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直径六寸左右的小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饼里除了夹鸡蛋,佐海带丝、土豆丝、豆皮丝等,又陆续出现夹炸鸡排、鸡柳、火腿肠的,进而衍生出名吃——大饼卷(夹)一切。洋快餐、西餐馆也“入乡随俗”推出鸡肉卷、薄饼卷菜肉沙拉等。
如今,大饼馃子(馃篦)、大饼卷圈,大饼酱货、大饼羊汤仍是津味主打早点,乃至成为网红,大量外地游客慕名前来品尝,甚至要排长队。歌里唱“大饼他卷一切咱吃的是内容,酸甜苦辣咸是鲜香麻酥脆,卷的是人生百味尽在不言中……”作家王小柔说:“生活就像烙大饼,热火朝天地翻腾几下,扔出来,特香。可要翻腾时间长了,就该糊了。都是饼,有人喜欢自己烙家常饼,有人愿意进有背景音乐的地方吃比萨饼。”其实我想说,大饼卷一切,蕴含着天津的包容、宽善与意趣,有温度,有滋味。
前一篇:近日发稿与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