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纸温暖文:争分夺秒吃顿津味早点

(2023-08-06 10:28:10)
标签:

故纸温暖

历史

生活

往事

由国庆

分类: 文事琐录
争分夺秒吃顿津味早点
今晚报,20230806,温 暖(此为删节版,全文2500字)
  
2023年6月28日至29日,在天津问津书院参加第二十届全国读书年会,活动期间与各地新朋旧友相会,甚感快慰。想起2013年5月参加第十三届全国读书年会的时候,我请众宾朋在天津鼓楼的一家名店吃过些本地特色早餐,后来还成文《一碗锅巴菜聚书友》发表,时光荏苒,那情景还历历在目。
因为主办方对午餐、晚餐皆有安排,我本想尽尽地主之谊请些朋友吃吃饭的心意实不便安排。于是琢磨着天津街面上早餐品种多、味道好,更不必说近一半年津味早点已经“火出圈”成网红了。我信奉“事贵早图”四个字,还是尽量约起吧。我便联络了来自苏州的王稼句先生、来自成都的朱晓剑先生,约好一起吃早餐,并请他们得便把身边的朋友也叫上。
我家距书院、书友下榻的酒店都不算远,过海河即到。29日早8时,我如约到酒店时,晓剑兄和来自张掖的黄岳年先生已在酒店大堂内等我。王稼句先生也慢慢下楼来,还赠我最新出版的、由他选编的《南北风味》厚书一册。王先生说这本书在编辑过程中我帮过忙,是特意带来给我的。谢过王先生,几人话不多说,赶紧出门“觅食”,因为不能耽搁早9时开始的年会活动。
我原计划是到距酒店七八百米外、地纬路与中山路交口的一家面馆请几位吃早餐的,那家店小有名气,早餐品种多、滋味好,我曾吃过多次。
整修过后的地纬路绿树成荫,路边有我非常熟悉的天津美术学院等地方,我一路为各位介绍,大家一边溜达着看,一边合影留念,很惬意。其间,黄老师不停地对着手机说话,不放过看到听到的每一个细节。晓剑兄解释说:“黄老师走到哪都随口录入,回去稍加整理,就能成一篇游天津的随笔。”黄老师笑道:“就是口述记录在津的美好生活,尤其是温暖兄带我们出来品尝早餐的盛情。”
时间不等人。天津人素来喜欢在外面吃早餐,大小早点铺门前不难见到排队的市民,颇有市井烟火气的。咦,我选定的面馆门前咋这么清静?我脑子瞬间有了一丝预感——不妙!
走到近前,一语成谶,面馆的早餐果然“没了”。我心里顿然有些急,走出几步赶忙打听,有个老大爷抬手一指,说:“吃早点?去那条路啊,那里花样多。”对于早餐,天津人八成都是行家,都可以介绍出几个美食窝子来。就在我打听的时候,黄老师仍不紧不慢地对着手机“直播”:“温暖兄欲带我们去的早点铺关门了,这几年城市变化比较大,甚至一天一个样子,街区变得熟人也不熟悉了。原来吃过的老店大多面貌换新,要找到也不容易了……”
按照路人指点,一行人匆匆向东穿过川云里小区,来到一家早点店。店内人不少,门口还有现炸馃子的。不错!就这儿了,赶快!黄岳年先生进屋又是一通拍照,拍墙上的价目表,拍屋内的烟火气……反常的举止引起了正在忙活的老板娘注意,我忙用天津话笑着解释:“这是我的外地朋友,对咱天津、对你家早点感兴趣,记录一下美食生活。”
快速商量后,给王稼句先生点了豆浆,给黄先生点了锅巴菜,给晓剑兄和自己各点了老豆腐,还要了馃子、油盐大饼、贴饽饽(玉米面饼子)、茶鸡蛋、小葱拌豆腐、小咸菜等。
餐桌上,王先生吃得挺开心,他说天津的豆浆浓,比苏州的好喝。他还说现出锅的棒槌馃子大而香;苏州那边的油条比较小,只相当于这里的一半大,且不如这里的酥脆。见他很快喝光一碗豆浆,我顺势又为他添了一碗,外加一个鸡蛋,生怕他吃不饱。
黄先生没有吃过锅巴菜,就着贴饽饽和热馃子,他边吃边赞不绝口。他说锅巴菜像他们当地的面筋糊粕。我耳闻过面筋糊粕是张掖早点的“三巨头”之一,脍炙人口。面筋糊粕的核心是麦面的面筋块,而锅巴菜的核心之一是绿豆面煎饼切成的柳叶条。一碗陌生的锅巴菜让黄先生胃口大开,直说要光盘行动不能浪费。我特别为他抓拍了几张“吃相”照,他笑得很灿烂,那一刻似乎需要一句画外音——真的香迷糊啦!
晓剑兄上次在天津吃过锅巴菜,这次我推荐他尝尝天津的老豆腐。他说这是第一次吃,成都没有。他加了一些辣椒油,完全是川人饮食口味。我去端自己那碗老豆腐的空儿,他竟把一碗老豆腐搅和好准备开吃了。其实,吃(津人俗说“喝”)老豆腐天津人是不搅的,忌讳卤子澥了影响口感。好生生的一碗豆腐虽被搅得有些“乱糟”,但丝毫没影响晓剑兄的喜欢,配上大饼、馃子,他慢条斯理地一会儿就吃好了。
在湿热的夏天,一顿早餐吃下来往往浑身汗津津的,况且这几日是罕见的高温天气,我们四人吃罢早点,皆满头大汗,倒好,一早便来了个“通透”。饭后,黄先生仍紧锣密鼓地“直播”着:“天津早餐好吃。吃饱了,温暖打了车,时间刚刚好,一切尽在掌握……”
上午9时整,王老师准时就座开讲,主题是《读书与乡情》。我想,何谓乡情?其内核之一应该不乏家乡美味、民间小吃的吸引、勾牵与绵绵回味吧,而这份情感早已被无数人写进了页页文字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