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是故纸温暖
我是故纸温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459
  • 关注人气:6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叔同心系母校写校歌

(2019-01-22 09:16:22)
标签:

故纸温暖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天津记忆
李叔同心系母校写校歌
中老年时报,2019年1月21日,由国庆

清光绪六年(1880)李叔同出生于天津粮店后街陆家竖胡同2号,后迁居该街62号,在此愉快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奠定了文学与艺术基础,成为人生航程的重要起点。李叔同早年就读于老城西北角文昌宫辅仁书院。“辅仁”二字语出《论语》,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书院的创建可追溯到乾隆年间,文昌宫民族小学后来即发祥于此。据林子青编著的《弘一法师年谱》记载,宣统二年(1910)李叔同自日本学成归来后,特别为母校撰写了校歌并亲自谱曲。歌中唱到:“文昌在天,文明之光。地灵人杰,校士场;初学根本,实切强;精神腾跃,成文章。君不见,七十二沽水源远流长。”
1912年李叔同离津赴沪,1921年他在上海写下《忆儿时》歌:“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李叔同的孙女李丽娟曾在媒体回忆粮店后街旧居,其中说“前院为三合院,有北、东、西房各三间,北房后边是一个小后院,只有三间灰土房,东、西各有一小厦子,前院墙下磨石抱角,房上有1米左右高的女儿墙,院内有一棵大树,老宅的不远处就是原北运河的河身(1918年裁弯取直后改为东河沿大街),顺河往东是金钟河,沿河是一片树林。”这与歌中所唱多有互映之处。一曲《忆儿时》足可见李叔同对天津宝地的深深眷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