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粽子

标签:
美食文化文史 |
分类: 津沽滋味 |
炉粽子
今晚报,2015 年 6 月 20
日,由国庆
五月端午吃粽子,旧有民谣道:“粽叶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幸福万年长。”除了传统的江米粽子,老天津还有炉粽子,小巧可爱,食之酥甜,自是脍炙人口。
炉粽子属烘焙糕点或烤烙小食,接近白皮点心。昔年,炉粽子一般在端午节前上市,很是应景。酥面皮包馅,捏合成三角形,馅料以豆沙、枣泥为主,似露不露。烘焙时,生面坯放在铛上用文火烤烙,稍后再用铁制的四壁有孔、上不封顶的圆罩子(类似拔火筒)扣在铛上。这种点心外观很像粽子,颜色嫩白,酥层薄如蝉翼,师傅还要在点心面“人”字口上装饰少许食红色,犹如点睛之笔。
素来,酥皮包馅点心以京式大小八件儿最具代表性。更为高档的八件儿俗称细八件儿,如状元饼、太师饼、杏仁酥、鸡油饼、白皮、蛋黄酥等。这端午佳品炉粽子,也一直是细八件儿中的重要品种。笔者收存有系列老旧点心笺,花花绿绿的图案中当然少不了炉粽子,比如在上世纪80年代天津王串场振华香糕点厂的纸页上,不仅画着“寿”字蛋糕、“囍”字饼、提浆月饼等,前排位置还特别画了一个漂亮的炉粽子。
因烤烙技术、炉具相近,民间也常把炉粽子与炉干烧饼、缸炉烧饼、马蹄儿烧饼等小吃视为一类。
“端午龙舟竞渡欢,新奇制饼列金盘。饼形无异花纹异,大胆能将五毒餐。”顺便一说,老天津人在端午节还会吃点“五毒饼”等点心(饼面上盖红色“五毒”图案,又称五毒饽饽),寓意避除蛇、蝎、蜈蚣、蟾蜍、壁虎等,祈望健康平安。另外,五月节正值初夏,根据传统养生观,有些人还会尝尝能清热解毒的薄荷茯苓饼、绿豆糕等。近年来,一些糕点老字号还推出老味新品炉粽子,增加了玫瑰、红果等馅。年深岁久的民俗生活,让食品有了时间的温度,也有了值得品味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