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白俊英(画扇面系列之一,附唱曲)

标签:
天津文史民俗杂谈文化 |
分类: 天津记忆 |
才女白俊英
《画扇面》系列.1,刊发时编辑之整合删节版
每日新报:2010-11-28,署本名
“天津城西杨柳青,有个美女白俊英,专学丹青会画画……”
中国扇面画源远流长,入清后已风行大江南北,民间扇面画以天津杨柳青所制为最美,是这里年画艺术丰厚积淀的结果。杨柳青在历史上诞生了擅长绘扇面的才女白俊英(坊间也称柏俊英、翠英等);诞生了说唱风格的民歌《画扇面》,并曾广泛流传于三北地区,至今脍炙人口。《画扇面》叙述了白俊英在扇面上以传统戏曲为素材,画出了许多忠孝仁义的故事,教化人们知荣辱,明廉耻,感恩德。
http://epaper.tianjinwe.com/mrxb/images/1/81/2010-11/28/23/res07_attpic_brief.jpg
研究天津地域文化的学者马逸先,在《杨柳青年画小史》中谈道:“到了清光绪年前后,杨柳青涌现出一批农民画师,他们对杨柳青年画的发展及其艺术水平的提高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张俊庭……此外还有生卒年代不详的潘忠义和女画家白俊英。”
又说白俊英只是民间传说中塑造的人物,可能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人。天津著名现代画家张鸾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描述,乾隆年间有一个财主在杨柳青戴廉增画店里买了一幅白俊英亲笔画的《莲年有鱼》带回家,后来那鲤鱼神奇鲜活起来。
再说白俊英是明末清初人,生于1628年,卒于1691年,字玉翠,号荷香子,在家中排行第二,人称二姐。并称白俊英祖籍吴门(今苏州吴县),她的父亲是明崇祯进士,在南京为官,后调任京城,因明末战乱全家定居杨柳青。可惜作者没有标明所根据的文献。不过比对年代发现,《画扇面》中唱的“张彦休妻”的故事一般认为出自乾隆年间文学家、戏曲家袁栋的《白玉楼》。
另外,《画扇面》中唱的“五出画上拾捡柴,姜秋莲出门泪满腮”源于明末清初之后多年的戏曲《春秋配》,这么一来,白俊英的身世又有了不同。
就白俊英的身世,笔者采访过多位博学的天津老一代历史文化专家并到杨柳青实地调研,所获答案大多认为应该有这个人,但确切资料尚未见到。《画扇面》写事实在,写人生动,就民歌创作而言,凭空编造的成分不大,像陕北民歌里的兰花花(姬延玲),常常是有其人才唱其事的。
《画扇面》因版本不同、传唱的地区不同,加之方言、发声乃至以讹传讹等原因,白俊英也经常被唱成柏俊英、白仲英、白秀英、翠英、翠玲、白二姐等,甚至还将天津唱为北京。如东北版本“天津城西杨柳青,有个美女柏俊英”;陕西安塞版本“天津卫城西杨柳青,有一位美女名叫翠英”;山东版本“天津卫城西杨柳儿青,有一位女子名叫翠玲”;陕西绥德版本“北京那城西杨柳一苗青,有一个美女白仲英”等。现今,歌手杨一采集于陕北并演唱的《画扇面》开篇唱道:“天津那个卫城西杨柳青,有一位女子名叫翠玲……”
《画扇面》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始终洋溢着田野的气息,口传心授,父领子做,自娱自乐,多变甚至混淆而成为一种常态是可以理解的。乡里乡亲,想唱就唱,唱错传错也无所谓。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是天津城西杨柳青的佳人白俊英才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 275829655@@画扇面@@0@@雒翠莲@@0@@陕北民歌专辑(二)@@FIhttp://data.mvbox.cn/d/music/yc/10/10/14/10101415203590.mp3;;
- 请点击此链接:
- http://data.mvbox.cn/d...101415203590.mp3 (电信)试听
杨一 画扇面
http://video.soso.com/play/杨一+画扇面/?i=0&refer=musicplay&cid=v.music.vid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