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电影态度独立制片 |
态度,是一个问题,很重要的问题。
总有人把做不好一些事情的原因归咎于客观环境,说什么资金不充裕、没人给予帮助、时机不成熟、运气不好......诸如此类。
并不是忽视客观因素的作用,毕竟主客观的作用是相互对等的,无所谓孰轻孰重。
之所以要在这里要强调态度问题,乃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用客观条件不如意做幌子去掩盖自身主观态度的问题。
寡人一直认为,电影与DV短片的差别,不在于拍摄介质、经费额度、影片长短,更无关演员的大牌与否,真正的差别只有一个——态度。
罗伯特.罗德里格斯仅用三千美金就搞定了独立制片电影《杀手悲歌》,类似的影片在国内,想必投个三万、三十万美金都难以完成。这里面差的不再是物质条件,而是态度!再反观国内某位在文革时鞭笞其父的、外强中干的、隶属于第N代导演的某位“大师”耗费数亿元人民币搞出来的那个超级恶搞的假大空电影(留点面子不说名了,地球人都知道),你就不得不重新关注“态度”这一意识层面的因素。
三千美金的预算,意味着全体演职人员等于是在义务劳动,很多拍摄场景都是免费的,有可能就是剧组人员自己的房子、店铺、车库,拍摄器械都是同行的友情赞助。伙食问题也都是自己采购原材料做饭。还有什么要花钱的呢?完全免费都不无可能。
能把这些人凑到一起来做这项非盈利事业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态度——做好电影!在这样一个向上的创作氛围中,缺乏资金的困扰已经不复存在。你可以用简单的材料在家中布置出符合你拍摄要求的场景,你可以在院子中搭建某些无法去实地拍摄的外景地的微缩景观,
你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影片的细节问题和演员的表演上。这些才是影片的关键。许多网络电影中令人诟病也正是演员表演粗糙生硬的问题。这绝不是用“没有专业演员和明星”这个理由就可以搪塞的!剧情中的一些最基本的行为反应是每个智商正常的人都具备的基本素质。在一部极低成本制作的毫无技术优势明星效应的片子中,除了高质量的剧本和演员出演的细节到位之外,你还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
在中国现阶段,这依然是很多人无法完全理解的事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论断仍是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的。中国人受各种讹诈欺骗太久了,好不容易全心全意搞经济了,又要人家给你义务劳动,自然心理上有个落差。抑或是有些人打着为艺术献身的旗号招摇撞骗,利用广大文艺青年对影视的赤诚热情来为自己谋利。久而久之,使得整个行业的博弈环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饱受忽悠的人们开始制定强硬的处世策略,本该有的创作热情也开始麻木。再加上国内特有的体制使得绝大多数资金都集中在少数的几个大腕导演手中,这也致使很多真正优秀的独立制作也无法成行。
尽管如此,寡人仍旧没有放弃独立制片的信念。就在越来越多的人以资金、技术为由反复为自己做出滥片开脱的时候,一个声音对着他们怒喝到:“少跟那扯淡!注意你们的态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