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一样的声音——对于老外解读金庸小说的评论

(2007-08-03 23:28:35)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视角

对前面文章转载所述的西方人士对于金镛小说的“另类”解读,许多所谓的武侠迷常表现出不屑,并讥讽评论者是“不懂中国文化,不理解武侠”。
 
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或许,老外对于中国文化的确不甚了解,但是这并不能作为完全否认其结论的理由。有一句著名的诗句是这样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候局外之人会看得更明白,正所谓“旁观者清”。
 
中国并没有经历西方那样的启蒙运动,民众的基本科学素质普遍欠缺,对于心理学、精神分析以及现象学不甚了解,因此对于西方人从这些研究角度进行的最基本的常识分析无法理解。“眼睛只看到大脑所能理解的东西。”于是乎这些不明就里的人为了掩盖自身的无知,纷纷选择了那种漠视现实、歪曲真理的做法。
 
当人们习惯了某种事物,就会不自觉地去重复它,努力使之不断延续下去,即便这种事物发展到某一阶段已经失去先进性的时候也同样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妄图取代前者的先进事物都会被无情的排除掉,人们这样做唯一的理由就是——习惯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路径依赖”。下面接着讲一个更为现实的例子:我们现在使用的键盘并不是最适合人手指输入的字幕按键排列。现在的这种键盘布局是起源于最初的手动针式打字机,当时随着打字员打字速度的提高,造成了打字机针头反应速度相对滞后。为了减少打字机的损耗,人为的设定了现在这样子的键盘布局正是为了减慢输入速度以迁就那落后的机器。之后若干年之后打字机技术升级,针头反应速度大幅提高,完全不需要担心人为降低打字速度了。但是之前的那种键盘布局却依旧流传了下来,没有别的理由,仅仅就是因为“习惯”。
 
综上所述,被某些所谓专家、权威、爱国人士津津乐道的传统文化,在很多情况下就扮演了那个键盘的角色。他们所固守的一些自以为是的“优良传统”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统治阶级掩人耳目的权宜之计。
 
没有一个对真理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一昧的屈从于传统,不肯改掉某些习惯,最终也永远无法认识真正的自我。
许多人抱怨整日在黑暗中徘徊,看不见光。其实光明就在眼前,只是尔等视而不见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