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忆一场丧事

(2023-04-06 11:11:54)
标签:

四月

丧事

排场

雇人

伊丽沙白女王

分类: 随想空间
         

        现在是四月六日的上午,阳台外的风景全在细细密密丝一样的雨雾中。这样的清明天气,是会让人伤感与惆怅的。在这样的情绪左右下,我突然莫名其妙地记起了一场丧事,它发生在二十年前。
        这首先是一场中国人的丧事。也就是我一个朋友母亲的丧事,它是在我们这座城市殡仪馆举办的。那天,殡仪馆最大的“天宫”厅内,安放着朋友母亲的灵柩,我行跪拜鞠躬礼后,便被厅外此起彼伏响彻云天的炮声震到了。行至厅外,听得有人讲,是我朋友与隔壁“长寿”厅故去老人的公子在斗狠。看谁的炮杖放得响亮、放得长久。双方的炮杖,是用皮卡一车一车拖来的,大都是成集束朝天射到半空忽然巨响的那种。连番巨响,让两个厅堂办事的后人仿佛觉得:这是气势出来了,威武出来了,孝道出来了,面子自然也有了。原来这是做给人看的,特显排场。我想,灵柩里的故人,已经没有了思想,应该是看不到的。看来,只需有合适的机会,暗中较劲比排场,在国人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好在那时城市还没禁炮。若讲到排场讲到面子的场景,本人还经历过一次。想起来时间还要久远。那回故去的老人是乡下一个村子里的,一条水泥路已经通到村子里,路边樟树已经长起来。我和几个同事去县里路过,让我们惊诧的是,从村里一直到我们经过的路口,两行花圈像蛇一样蜿蜒开来,长到足有一里多路。后来我们一打听,原来老人的儿子在外地发了财,花圈一多半是花钱雇人摆到路口上的,要的是排场嘛。
       讲排场,其实不是国人的专利。记得去年英国伊丽沙白女王去世,出殡时的排场与面子,恐怕创下一个历史之最。仅前来参加吊唁的外国首脑和政要,就有100多位,在电视镜头前,看得我像是在梦境中一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抱娃的女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