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没神经错乱,记得10年前的85后,曾经是人们社交与媒体笔端中的高频词。何来高频?源于那时的85后,大都学业有成,事业起步,爱河逐浪,在祖国广袤的大江南北,挟韶华年轻之气象,裹理念超前之豪迈;他们从前辈手中接班成为了一种必然。这种一夜成为“现象极”的格局,不高频都不行。事实证明:85后们的表现,不仅让国人欣喜,更让我们的未来有了托底。
光阴荏苒,春秋轮回。在人们社交与媒体的笔端中,如今85后们的风头,早已被90后、00后们盖过,北京冬奥残奥会上00后们创造历史的矫健身影,便是一种高光见证。此时此刻,85后们正好成为了他〈她〉们的背影。与10年前一样,这何尚不是一种必然?试问,如今的85后们还好么?
许多年前,我便有幸认识一位85后,现如今她已是一位妈妈级的少妇了。讲到家境,她与先生同属85后,一个在省城一所大学教书,一个则是省城维护百姓安宁的警察。两人都是独生子女,共同养育一孩〈不敢再生育〉,两双父母均健在,110平的住房贷款每月要还近6000,一家人一月生活费支出至少得8000,小屁孩3岁入幼儿园,仅学费一项,一月便是3000多,至少得上到6岁吧。两个85后在单位都属硬核,一个每星期有18节课时要完成,一个每星期至少值2个晚班,亦有30多位警察和辅警得安排管束,年节基本没休息。今年下半年小屁孩就要发萌读小学了,因两个85后工作想丢都丢不开,也不敢放弃〈生活开支哪里来?〉。几年来,小屁孩的辅养不是奶奶照看,便是外婆援手〈老人其实蛮辛苦的〉。3个大人加小屁孩寄居一屋,若是小屁孩的爷爷或是外公前来省城打探,房子便愈加显小不好居住。为了改变窘境,少妇妈妈晚上除了备课,还想着带几个学生挣点辛苦银子…你想啊,两代人为小屁孩如何成长,都有不同执念,何况一个饭锅子搅马勺。于是,见气闹心常有,一地鸡毛常在,内卷难以避免,谁对谁错?判官难断。
呵呵,一隅三反,每个家庭均有千差万别与它们的难言之隐,早已成为千万个家庭主角的85后们,所背负的沉坷仍在路上,我以为:即是使命也是必然,因为未来可以看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