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坛,频闻中国叩门声
(2014-05-02 10:42:29)
标签:
职业体育 |
刊于2013年1期
对于迈向体育强国的中国来说,世人熟悉的职业体育选手寥若晨星,职业体坛的破冰之举,“昙花一现”居多,离“乱花渐欲迷人眼”尚远。
职业体坛,频闻中国叩门声
文/ 赵涛
2012年度的体育破冰
2012年11月24日晚,昆明体育馆的声浪几乎要将屋顶掀翻。来自云南文山的苗族拳手熊朝忠经过12个回合的较量,以3∶0击败墨西哥拳王马丁内斯,荣膺世界拳击理事会(WBC)职业拳击迷你轻量级(105磅)金腰带,成为中国首位世界职业拳王。
戴上拳王金腰带的那一刻,29岁的熊朝忠恍如隔世,无数的闪光灯仿佛将他带回了6年前,那个在家乡背矿的身影又一次浮现在眼前。在矿井里,每天他和工友们要背着50公斤重的背篓往返一百多趟,获得10块钱的工资。后来,这位酷爱拳击的小伙子带着亲戚资助的1800块钱来到了昆明,从此,他便成了岩腊脚村走得最远的人。
12月1日,熊朝忠启程赴美国。根据安排,他将与著名拳王阿里一同出席在墨西哥举行的“WBC”50周年年会。据说,届时阿里将收他为名义上的弟子。
今年春天,不出意外,熊朝忠将在阿拉斯加迎来他的第一场拳王卫冕战。
熊朝忠的成功,不仅是他从矿工到拳击明星的传奇,更意味着他开启了中国职业拳击运动正式走向世界的大门。
年终岁尾,如果编辑中国2012体坛新闻,相信还有些人不容错过,跟熊朝忠一样,他们的名字,因为破冰意义,因为所在领域“中国第一人”的荣誉,而被记住。
2012年6月11日,中国选手冯珊珊在纽约蚱蜢山乡村俱乐部打出67杆,低于标准杆5杆,领先亚军两杆赢得LPGA(女子职业高尔夫协会)锦标赛冠军。这是她第一次在美国女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捧杯。22岁的广州姑娘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赢得高尔夫大满贯赛冠军的选手,世界排名也从第10位升至第4位。
冯珊珊创造了中国高尔夫的历史。凭借一己之力,她帮助中国在此前未曾染指的高尔夫版图上占据不可忽视的位置。
如果将冯珊珊夺冠的日期颠倒过来,变成11月6日,关注这一天的新闻,会发现铺天盖地的名字——马青骅。
这一天,西班牙HRT车队宣布,中国车手马青骅成为西班牙车队的正选车手,成为首位中国籍F1赛车手。练习赛、排位赛、正赛,这是真正的F1的三大组成部分。全世界参加正赛和排位赛的一共有12支车队24个人。当然,有些人名气大得不用介绍了,比如舒马赫,比如阿隆索。
当然,马青骅的F1之路可能还要充满波折,因为HRT车队没能在国际汽联规定的时间内上缴F1新赛季保证金,被剔除出参赛名单。眼下马青骅正忙着寻找新东家。
对于马青骅来说,F1之路还未堵死。作为一个距离F1正赛最近的中国人,经过一个月媒体报道之后,他的商业价值已经得到提升,看好他身上价值的车队不只一支。
中国人在奥运会上拿了200多块金牌,如同探囊取物。可为F1输送一个车手,似乎还要等待。
扫描“职业体育第一人”
熊朝忠、冯珊珊、马青骅,对于中国职业体育来说,他们是破冰人之一,事实上,中国人走向职业体育的过程中,此起彼伏的叩门声令人激动而难忘——
1998年7月1日杨晨转会德甲法兰克福俱乐部,转会费100万马克,他成为第一位登陆欧洲五大联赛的中国球员。四年之后,孙继海以200万英镑的转会费加盟曼彻斯特城队,成为第一位登陆英超的中国人。
目光转回篮球。2000年中国球员王治郅签约小牛队,成为第一位登陆NBA的中国球员。2002~2003赛季,巴特尔随马刺队夺得NBA总冠军,成为第一位戴上NBA总冠军戒指的中国人。在这一年,姚明成为第一位以状元秀身份加盟NBA的中国人,休斯顿火箭队成为无数中国篮球迷的主队。
网球这些年在中国的地位可谓扶摇直上,这得益于网球选手的一系列突破。
2006年,郑洁与晏紫合作夺得澳网女双冠军,这是中国选手第一次荣获大满贯赛事的冠军。此后她们又在7月份的温网女双比赛中夺得冠军。一个赛季连续拿下两项双打大满贯,中国女网得到更多的承认。
中国女网的焦点时刻属于李娜。2011年6月4日,法网女单决赛,红土地上见证了历史的诞生——李娜第一次为中国捧起了久负盛名的网球四大满贯公开赛的冠军奖杯。那一夜,约有
1.16亿中国电视观众收看比赛。
男网也开始了突破。2012年10月21日,201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亚太地区外卡赛,中国小将吴迪在男单决赛中夺冠。他也成为中国男网自公开赛时代以来首位进入大满贯男单正赛的选手。
不能不提斯诺克。2005年12月19日,斯诺克英国锦标赛决赛,丁俊晖以10:6的成绩战胜传奇名将史蒂夫·戴维斯,赢得英国锦标赛的冠军。他成为历史上首位获此殊荣的英国及爱尔兰以外地区的球手。
许多国人随着足球留洋潮喜欢上德甲与英超,姚明几乎是一个人推动了NBA在中国飞跃式的发展。而诸如斯诺克、高尔夫、网球等职业体育比赛的推广,催生了一批新生代的国际体育明星。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姚明的高度、刘翔的速度、丁俊晖的准度、李娜的力度成为开放的、自信的、强大的中国的新名片。
奥运之外,别有洞天
过去,对于中国人来说,体育界最大的头衔就是奥运冠军,随着国门的打开,随着意甲、NBA等赛事进入人们的视野,原来,奥运之外,别有洞天。除了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还有拳击、赛车、网球这样商业化程度高、观赏性和娱乐性强,煽动力和感染力强的职业赛事。原来,除了金牌,“NBA季后赛第二轮、欧冠小组赛出线”都是了不起的成绩。
在世界体育产业的收入版图中,奥运会仅占4%,与网球职业赛事相当,而足球世界杯却独占17%。可见,奥运会不是竞技体育的全部,职业体育才是核心项目。
曾经,中国和前苏联及东欧国家一样,有专业体育而无职业体育。1994年,甲A联赛在国内12个城市登场,拉开了中国体育职业化的大幕。随后,篮球、排球、乒乓球、围棋也纷纷进行职业化改革。18年时间,随着中超、CBA的火爆,职业联赛形成规模化市场,商业化经营初现端倪;随着F1赛车、中网、斯诺克大师赛在中国落地生根,职业体育已经深入人心。
“对一个世界大国而言,奥运金牌十分重要,不能弱化,但仅靠金牌支撑是不够的。职业体育是一个更高端、更广阔、更具挑战性的领域,其水平对一个国家能否成为体育强国,尤其重要。”说这话的是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这番话说在伦敦奥运会之后的2012年10月。
肖天说,中国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51块金牌的成绩,世界第一名,但目前为止,中国不自称世界体育强国。原因是什么呢?其中之一,就是我国的职业体育起步晚。
建设体育强国,离不开职业体育的繁荣,离不开国内职业联赛的良性运转。近年来,足球、篮球为代表的联赛中出现了类似国际巨星的加盟、比赛欣赏性增强等看点,但是,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旧显而易见,联赛在制度化、商业开发等方面依然与国际有相当差距。
提升中国体育的影响力离不开体育明星的推波助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更多的李娜、姚明站出来,催热运动项目,推广运动理念。
李娜夺冠后,网球运动随即在中国升温,一些城市的网球场出现了排队预定的现象,报名训练网球的青少年也大幅增加。类似的热潮还包括台球、街头篮球。
对于中国职业运动来说,进军职业体育,目前还只是隔三岔五的敲门声,还是单枪匹马闯世界,一些个体成绩的突破,难掩后续乏力、人才断档的危机。一些个人成绩的突破,并不代表整个项目的团体优势。在职业体育面前,我们仍是稚嫩的新生。
眼下的中国体育,需要淡定与练好内功:一方面持续推动运动员在国际职业赛事体系中摸爬滚打,一方面不断完善国内青少年、业余、职业赛事体系。无论什么项目,登上巅峰的荣耀,离不开脚踏实地的青训体制的支撑。而事实上,人们更愿意享受冠军的愉悦,缺乏对远景的耐心。
对于志在迈向体育强国的中国来说,职业体坛的破冰之举,“昙花一现”居多,离“乱花渐欲迷人眼”尚远。这有待于管理部门将目光放远,将心态放平,将工作做实。
前一篇:伦敦奥运与体育大国心态
后一篇:王思岩:快递员的职场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