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又一年

(2011-07-25 15:55:59)
标签:

杂谈

2011年5期专题《吾乡吾土》

一年又一年

文—赵涛

再长的路,也长不过村口老母亲踮脚期待的目光;再忙的工作,也敌不过回家过年的心神不宁、步履匆匆。人们愿意在春运的火车上挤成“相片”,情愿在寒冬辗转半个中国大迁徙,乐意从腊月开始准备回家的礼物。

一年又一年,中国人这样精神朝圣。

辛卯年零点钟声响起,窗外的鞭炮声密集。春晚主持人的嘴巴一张一合,你听不清他们说什么,却猜得出,都是一些过年的吉祥话。

这座沂蒙山西麓的县城,放鞭炮的狠劲儿丝毫不亚于拼酒的热情。后者在全国大概都混得上名次。

三十而立的年龄,却从鞭炮的喧闹中读出了几丝别样感触。流年似水,一年又一年,不正如燃起的鞭炮么?如果将人生以一挂100头的鞭炮作喻,响亮或者哑炮、璀璨或者截捻,恰当无比。

“爆竹声响起,看着春晚,拿起手机,忽然感觉去年除夕恍如昨夜。这就是我恍如一日的一年,劳累和辛苦都是浮云,亲情和团圆才是王道。冬日渐远,希望永远留着春天里,兄弟祝哥一切都好。”

尽管几小时前刚一起吃过年夜饭,弟弟仍郑重地给我发条短信。兄弟就是兄弟,想法那样相近。

“恍如一日的一年”,时光如梭,新年又从爆竹声里开始,焕天文,开物象。

曾经,我们掰着指头盼望新年;而今,少年子弟涉江海历山川,过年的滋味,有归途的期盼,也开始了岁月的喟叹。

把人往醉里灌的酒风,团聚的浓郁亲情,仍是你盼望过年的理由。奔波一年,星月满肩,山高水远。唯有过年,我们万里归来,团聚在父母身畔。

 

 

山东大旱,140天没有有效降水,成了春节期间媒体关注的热点。

实际上,旱灾面前,家乡百姓热衷讨论的是,何处有发财的好生意;拆迁的进度怎样,能获得怎样的补偿——不止一个村子旁边,塔吊林立,新农村改造如火如荼。

除非最本分的老农,似乎没有太多人关心土地墒情与麦苗分蘖。以经济收益作为衡量标准,席卷了绵延千年世代农耕的乡村。在不少农民眼里,麦子只是一摞多少不等的钞票,而非金灿灿的粮食和丰收喜悦。

最能印证这个判断的是,即使在沟渠、机井并不缺乏,水利较好的村落,百姓仍倾向于靠天吃饭,灌溉的积极性并不高。人们算计的是,一亩地浇一次水用电用油需要几十块钱,一亩小麦的收益又能有多少?不划算。

核算经济成本没有错,却苦了地里的麦苗。国务院也看出症结所在,对华北黄淮等地小麦抗旱浇水每亩补助10元,只是不知能多大程度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愿意踏实种地的农户越来越少,因为一亩地一年的收入往往抵不上打工一月的收入。田地里种了越来越多的杨树、泡桐,年轻人更愿意过完年,选择“三六九”的日子三五成群出门打工,留下他们的孩子和父母,以及日渐凋敝的村落。

除了春节,曾经红火的乡村越来越冷清。

 

能给村落和县城带来时尚气息的,是那些打工归来的青年人。时髦的衣饰、标准的普通话,似乎能够撼动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

大年初四,被一帮6年前的高中学生邀去聚会。这样的场合,除了温馨的情谊,更多的是成长与改变。不止是相貌神情,更有谈吐举止,还有心境。

对于他们,变化很大,不再是孩子,所有亲戚都问何时婚嫁;所有朋友都问工作,收入怎样。

对这些问题怎么回答?学生们私下告诉我:脸上堆笑,笑而不语,心理纠结,不愿回答。

二十出头的他们,大学毕业后多选择留在外地谋生,和他们父辈的人生有了区别。他们的困惑和迷茫一点都比高中少,待遇的不理想、创业的艰难、爱情的不稳定。漂泊感注定要伴随他们一生。

包括回到县城过年,许多人感到很多不适应。文体娱乐似乎一下子倒退十年,打牌赌钱成为首选。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政治课本上说,现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和几年前离开家乡相比,县城扩展的速度很快,以至于在很多新路口都要停车确认后再前行。今年夏天,京沪高铁开通,这座小县城将加快融入全国的步伐。

一年又一年,县城里偏僻角落的门市房也与时俱进,抢手热销。县城的变化恰如每个人的成长,一年小变化,十年大变样。

一年又一年,游子们带着职场疲惫回到这里,磕头拜年,推杯把盏。之后,背上行囊,继续去远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