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压力管理
(2011-07-25 15:31:43)
标签:
杂谈 |
有效的压力管理,就是要化解压力,改变过度压力产生的负面影响,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领导者的压力管理
采访— 赵涛
无论是前不久河北省万全县县长王聪著在宿舍自缢,还是年初民航中南管理局局长刘亚军自杀,官方都给出了“因精神抑郁所致”的解释。稍作留意会发现,不少领导非正常死亡,多是“抑郁惹的祸”。在这个时代做领导,怎样减少官场抑郁的发生,如何消除官场压力,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心理学家王择青教授。
《中国青年》:自杀已成为中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在自杀群体中,为数不少的官员尤为引人关注,是什么原因让官员成为“脆弱一族”?
王择青:心理压力是当前人们面临的普遍性问题。领导干部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肩负经济发展和人文和谐的双重职责,同时,作为中坚力量的领导干部们基本都已为人父为人母,在承载工作压力的同时,也承载着家庭生活的压力。因此这类人群往往承受着比常人更多、更大的心理压力。
从政的不确定性是非常强的,职业升迁受到很多非可控因素影响,领导干部容易产生失控感。同时,他们接触的人际关系也比较复杂,打交道的人既有领导、同事,不同部门人员,还有各种办事对象。因此,公务员需要八面玲珑,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压力大了,就容易产生烦躁、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政绩的压力,官场竞争的压力,人际关系与社会监督的压力,高压反腐的压力。有人开玩笑说官场好似“高压锅”。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培养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提供他们有效管理压力的科学途径,一旦发生问题,影响和危害都很大。
《中国青年》:往往是基层干部,比如科级、县处级干部,在自杀群体中占多数,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王择青:多项调查表明,处县级等中层领导干部直接面对基层治理等错综复杂的矛盾,压力会更大。比如突发事件,你无法预测它会在何时何地出现,这往往令官员们长期处于一种不安的情绪状态中,焦虑、浮躁、强迫、抑郁、失眠、肠胃不好、腰酸背痛等多种症状相对突出。
《中国青年》:领导干部带着压力上班副作用一定不少?
王择青: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这种情绪会对个体行为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适度的压力能够让人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最大化;而压力不足,自我成就实现感降低,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但是压力持续过大,将会导致工作效率急剧降低,严重时甚至对个人及组织造成巨大的危害。
《中国青年》:怎么才能判断自身压力过大呢?
王择青:压力指数过大的第一阶段表现为以情绪体验为主,焦虑、烦躁、易怒、缺乏耐心是主要的表现形式,这个阶段非常容易被人们忽略;第二阶段除了情绪不良,还进一步表现出明显的生理症状,诸如头疼、背酸、消化系统功能不良、心前区疼痛等等,这时候人们可能会去医院就诊,关注躯体方面的反应,但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些症状与压力有关;第三阶段表现为认知与社会功能受损,在这个阶段, 已经发展为60%-70%的社会功能丧失,诸如需要花比以往多两倍的时间来完成相同的工作。如果在第三阶段才开始介入心理疏导和调适,不如在第一阶段就做到防微杜渐效果更好。实际上,如果能在领导干部中通过专业的心理学服务机构开展广泛的压力管理与心理健康服务,关注个人在情绪、认知、生理、行为等多维度的变化,针对某些问题维度进行适时的训练、调适,我相信领导干部的工作可以变得更加有效率。
《中国青年》: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方面,是不是以往过多关注了领导艺术等方面,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方面还有不足?
王择青:领导艺术等方面的管理培训我们可以比肩国外发达国家;在压力管理方面,我们确实关注度不够,被发达国家甩在了身后。
领导干部责任越大,压力也越大,如何把压力化为动力,如何在出现危机点的时候进行科学调适,都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其实,在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有非常成熟的培训课程和辅助工具,能够帮助领导干部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构建自我动力系统,加强心理抗压能力。目前,我们在长江商学院针对EMBA和CEO班的学员都开设了类似课程,反响很强烈,证明领导者的心理素质培养和专业能力提升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中国青年》:作为领导干部,压力似乎不可避免,如何有效管理压力?
王择青:有效的压力管理说到底,就是要化解压力,改变过度压力产生的负面影响,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因此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认知和意识,科学对待;另一方面要建立整套的压力管理科学体系,进行系统管理。
建立压力管理整套科学体系,各级组织可以通过构建组织压力模型、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情绪管理、压力调适和训练等方案来完成。
其中组织压力模型,是供领导者对组织进行整体压力管理的有效决策工具。通过探讨压力源、压力反应、中介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可实现对员工的压力指数、情绪稳定指数、心理健康指数等数据的全程监控,供领导者了解相关发展趋势,进行压力预警。
比如说,高层领导者看到中层领导干部的整体压力指数急剧上升,抑郁程度明显,就可以通过模型探寻问题的原因,通过改善进而减少压力源。心理健康服务可以通过对其个人和家庭成员进行相关维度的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进行相应放松调适和训练,通过有形训练将意识转化为行为,行为训练成习惯,习惯沉淀能力,即可打造良好的心理胜任能力,提升幸福指数,真正做到积极工作,快乐生活。
在认知方面,要做到正确看待压力,重视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次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多种兴趣,提升抗干扰能力,积极改善人际关系都是很重要的。同时,学习也是不断促进自己能力提升的一大法宝。如果产生一定的心理困扰,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不要一味压抑自己。当然,从休假、生理体检、心理体检、改善一些管理制度等多管道下手也是很重要的。
《中国青年》:在您看来,领导者的良好心态应包括哪些?
王择青:宽容、坚定、共赢、阳光。
(王择青:长江商学院客座教授,北京阳光易德心理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