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嫣:博士种的不止是菜

(2011-07-24 23:23:09)
标签:

杂谈

2010年19期 鸟巢一代

 

http://s7/middle/4b042148ta8d249a30706&690

 

CSA不仅是吃有机蔬菜,还包括建立城乡的良性互动,包括生活态度

石嫣:博士种的不止是菜

采访—本刊记者 赵涛

 

悠悠西山,夕阳下的凤凰岭山岚散去,更显葱郁。山脚下的小毛驴市民农园里,鸟语蝉鸣交响,向日葵排成一行。

坐在餐厅的凉棚下聊天,南风细细,对于采访来说,这是不错的外景,以至于让你忽略了它的偏僻。何况,还有工人带来的李子,斑疤纵横,足以让你吃的放心地咬上一口——没打过农药,口味纯正。

眼前这300多亩地,不仅是北京郊区的一处农场,两年多的时间,更被赋予了别的标签。

这是一处沙龙聚集地,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北大戴锦华、清华汪晖,人大温铁军等教授在这里与青年人探讨时代问题;台湾盐寮净土创始人区纪复夫妇分享简朴生活的心得;整个暑假,好几批夏令营、参观团,交流学习、体验劳动。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除了讲座、取经者外,开锄节、篝火晚会、端午节包粽子、百家共煮立夏粥,小毛驴农园的300多户份额成员在这里春种秋收,隔三差五热闹一回。

八月的一个周末下午,天气有些闷热,几户人家在忙碌着收拾菜园子。戴着草帽的石嫣陪着我参观农园。

石嫣是农园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农业发展学院的博士生,2008年出国“洋插队”半年,较早接触CSA(社区支持农业),目前的毕业论文也与此方向有关。

树荫下,一头毛驴悠闲地甩尾巴。工人说这毛驴养尊处优,懒且倔。毛驴说起来大有来头, 温铁军教授在定州开办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时,就饲养过小毛驴。后来基地迁到了北京,小毛驴也带了过来。

这头小毛驴有名字吗?

“我们都喊它教授,等以后有了孩子,就叫研究生呗。”石嫣笑着说。

 

暑往秋至,正是蔬菜换季种植的时候。

刘登学一家五口人正忙活着拔去西红柿,翻地整畦,准备栽上小白菜,撒点萝卜种。菜园虽小,韭菜香菜豆角倒也齐备。

刘登学在上地一家公司做平面设计,今年花1200元认领了30㎡的一块地,工具农园提供,周末劳作,收获归自己。

“主要是换个环境,带孩子过来体验一下生活。”老刘的儿子正忙着扯水管浇水,鞋上溅满了泥汁,浑然不顾。

周围不少人光膀赤足,说这样接地气。劳动份额里有不少官员、教授、老板,不过来到这里只有一个身份——劳动者。

除了客户,小毛驴农园里有10名实习生、10名农民和3名管理人员。除了正常的耕种,他们一周要完成三次配送。采摘、进箱、运送到客户家里。除了120户劳动份额。还有250户配送份额。

两种份额都要在种植季开始前与小毛驴农园签下一个为期24周的协议,并提前付费——农业种植中的风险由农场和客户共同承担。这种农业模式的英文全称是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强调的是社区和农业的互动,简称CSA

CSA译成中文便是“社区支持农业”。这种模式起源于瑞士,一些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提前支付资金给农场,由农场配送新鲜的有机蔬菜。这种模式逐渐在欧美国家流行。

CSA,正是20084月石嫣去美国一家农场学习时接触到的。

 

和惯常的喝洋墨水不同,石嫣被派往明尼苏达州的地升农场(Earthrise做实习生,踏踏实实干了半年的农活。

地升农场有16英亩土地,由两个农场经理和3个实习生经营,农场主张有机环保,不使用大型机械,工作很繁重。

“拔草、喂鸡、浇水、施肥、采摘蔬菜,一直要忙活到中午12点,然后和大家一起准备午餐。午餐过后,依旧是进行繁忙的劳作,直到晚上5点半。只有周末放假,才有机会洗洗衣服。”不久,石嫣的手磨出了茧子。

当然不仅仅是干农活,更有一番观念上的拓荒。

刚到农场,正是播种季节,农场里还没应季的蔬菜供应。石嫣想去附近的小镇上买蔬菜,却被农场的人阻止了。在他们看来反季节菜违背了蔬菜生长规律,增加了资源消耗。石嫣不得不忍受一个月食用蔬菜罐头的生活。

参加家庭聚会时,石嫣看到了沃尔玛超市,也在菜市场上看到了依然坚持使用马车等原始畜力的阿米什人。 本地化购买,购买新鲜的口号在这里随地可见

不仅是朴素的生活习惯,更有美国CSA农民的生活态度。

农场会自己设立的地球安息日庆典,大家虔诚地一起讨论我们是否选择帮助宇宙来相信人类”此类话题;农民有自己的乐队,石嫣穿着胶鞋在游行队伍中做鼓手,看着用勺子刮搓衣板的情景忍不住发笑,真没想到,还有如此的别样音乐。

10月初,农场一季的工作即将结束,石嫣离开了农场。回国之前,石嫣去纽约呆了几天,靠从农场带来的面包抹花生酱和苹果凑合过日子。因为,她已经不敢吃来历不明的食品。

模糊的目标逐渐清晰,石嫣想在中国做一个CSA农场的试验。 2009年初,石嫣借用学院一块面积130多亩的产学研基地搞起小毛驴农园。

“你爱买个儿小的水果吗?你爱吃卖相丑陋的蔬菜吗?”石嫣常常这样发问。她甚至会问食堂师傅这菜是从哪儿买的,才肯踏实吃一段饭。

 

劳动份额1200元,自取菜1400元,送到家门口2000元。今年一共370户。这些钱要用来支付工人和实习生的工资,水电费及日常开始。年销售100多万,基本上收支相抵,小毛驴农园至今不盈利。

当然,石嫣始终是作为一件幸福的事来做,不把追求最大利润作为价值判断。什么是利润?

在一个山清水秀,稻香果绿的地方读两卷书,难道不是利润吗?

走出写字楼,去亲近土地重觅祖先的生活方式,难道不是利润吗?

刘登学忙完了自己的菜畦。正在帮邻居的菜园浇水;小径东侧,张大姐正在给萝卜间苗,一把一把的萝卜苗摆在田头,她热情地招呼大家:拿回家下面条吃。

一个农园,拉近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距离。除了提供安全食品,似乎,这更是石嫣所愿意看到的。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步履匆匆,只为奔向现代化,可如果现代化就是光化学污染、不明来源的疾病、人与人的隔膜和理想的丧失,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追着它不放手?我们本来有几千年健康自然生活的传统,可飞速发展的城市丢弃了它——现在,我们希望在城市的旁边,重新寻找田园的幸福。石嫣撩起被风吹散的刘海,语速缓缓。

“岭前渠后半分闲,瓜左豆右亦桃源”。农园的每一块地头都会有一个木牌,小名称透着生活哲学,还有调侃,有一户菜地干脆叫“有种你就来”,大概是位80后。

离开农园的时候,石嫣在树荫下静静地看书,小桥流水,一辆马6驶过停车场,直奔菜地。

怎么直接开进去了?石嫣微皱眉头,又埋头书中。

中国青年:CSA在中国目前是一个怎样的状况?

石嫣:一个不错的趋势,消费者团购、开健康饭店等各种方式都有。咱们总说CSA是个舶来品,但你想想,中国几千年农业文明都是这样的,不是欧美独有的。

 

中国青年:激素时代该如何吃饭,这成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石嫣:大家都向往田园生活,却不愿两脚站在土地上。消费者一方面对食品很恐慌,另一方面让他和农民生产者打交道,身段放的很高。你想想农民凭什么给你种好菜?哪怕是你表达一种善意也好。

我最想做的是呼吁更多的市民,能够去关注农村,关注农民的生活,去支持农民。CSA不仅是吃有机蔬菜,还包括建立城乡的良性包括生活态度。其实,这最终都是为我们自己好,有什么比吃上健康安全的食品更重要呢

 

中国青年:农园目前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石嫣:原以为预付费,现在看不是一个困难。最根本的还是信任。一年两千块钱,对于城市中等收入群体来说问题不大。

目前真正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生产端的困难,农民都是过去化学式生产,如何转变观念,包括梯队种植。另一个困难来自消费者。自然规律和消费规律不是平行的,作为消费者的心态,想吃什么就得有什么。你冬天想吃西红柿,有两种可能,大棚高温高湿的环境,农药培植的反季节蔬菜,再一个从海南运过来。但在采摘的时候果实可能是青涩的。

中国青年:35元一斤的猪肉,6元一斤的青菜,社区支持农业会不会是高收入者的奢侈品?

石嫣:咱们平时吃的瓜果蔬菜都没有支付真实的成本,你要算上消耗的能源,化肥对环境的破坏、农民辛苦的劳动的话,有研究表明实际是目前价格的6倍。我们菜价是支付了上述成本的相对较低的价格。更重要的是现在做生态农业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还有一个是必须调整我们的消费结构,我们一年赚的钱,都在换电脑换手机,2000块钱就能订半年的有机蔬菜。你说贵还是不贵呢?

中国青年:对将来有怎样的规划?

石嫣:做点有意义的事,而不是一份工作。目前看来是找到了,(这件事)能把工作、事业和生活结合起来。

中国青年:在农园,什么时候最幸福?

石嫣:收获的季节。去年11月,下了一场大雪,绿白菜头上顶着白雪,一个人走在雪中,很难忘。

中国青年:这里比市里的环境确实好很多。

石嫣:一个在这边呆了半年的实习生说,去了一趟城里,看那里的人都是灰头土脸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