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19·8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一下。”
【简析】成语“文过饰非”源于这里。指以各种理由或借口掩饰过失、错误。
“从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对待过错的态度。知错不改就是过错,《论语·卫灵公》(15·3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大致上意思是,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这里的“文过饰非”也属于过错的一种,后世的孟子对当时的一些人对待过错态度十分不满,《孟子·公孙丑下》曰:“且古人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大致上意思是,古代的君子,有过则改之;现在的君子有过错则让他过去了,不但是让他过去,还要为自己的过错找一套说辞作为辩解,也就是“文过饰非”吧。
颜渊是孔子说的最高典范:“不贰过”,《论语·雍也》(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大致意思是,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颜渊这样的人了,没有听说哪个是好学的人。”
李小龙说过一句名言:“一个人有勇气承认错误,那么他犯的错误总是可以被原谅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