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标签:
云水随缘论语文化时评教育 |
分类: 读书摘要 |
【原文】17·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简析】《论语·泰伯》(8·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大致意思是,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人的修养为什么从诗开始,因为是“诗无邪”,《论语·为政》 (2•2)
孔子在这个地方又讲学问修养必须要读诗,诗比较方便表达各种情感和思想,可以齐家、为国,可以认识世界和各种事物。
南怀瑾先生说过:中国上古的文化,不像西方的文化把宗教放在那么重要的地位,中国上古文化注重于诗的文学境界,它有宗教的情感,也具有哲学的情操,上古的诗,就包括了现在所讲的整个文艺在内,所以孔子告诉学生们,修养方面,多注重一下文学的修养。
前一篇:【学论语】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