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论语】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

(2015-11-30 16:41:08)
标签:

云水随缘

论语

文化

教育

国学

分类: 读书摘要
【学论语】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

  【原文】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译文】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说:“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简析】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这个故事是齐桓公和他哥哥公子纠争夺王位,后来,公子纠被弟弟齐桓公了。家臣召忽为公子纠自杀殉主,家臣管仲没有为公子纠尽忠,却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桓公的宰相。

孔子主张“事君以忠”。管仲没有像召忽那样为公子纠尽忠,所以,子路认为管仲不仁义。但孔子是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他认为管仲后来做了齐国的宰相,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依靠武力帮助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依靠仁德的力量,值得称赞。

这里也可以说,孔子的“忠”也不一定像后世所说的那样“愚忠”,必须以死报主,能像管仲一样仁德治国,也是一种仁义之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