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子夏为莒(jǔ)父宰
标签:
云水随缘虞国小利子夏书童 |
分类: 读书摘要 |
【原文】13·17子夏为莒(jǔ)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这个地方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简析】“欲速则不达”成语的出处就是这里。意思是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一心只想要求速度,忽视效果就达不到目的。
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看见一只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辛苦地挣扎。小孩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拿起剪刀将蛹剪开,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没想到,蝴蝶挣脱蛹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根本飞不起来,不久,痛苦地死去。
明末清初有个叫周容的和尚讲一个故事:顺治七年冬天,我从小港想要进入镇海县城,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一大叠书跟随着。这个时候,偏西的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缠绕在树头上,望望县城还有约摸二里路。趁便问那摆渡的人:“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那摆渡的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我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快步前进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着,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了锁了。我醒悟似地想到那摆渡的人说的话接近哲理。天底下有很多人和事都因为急躁而失败,天黑了还找不到归宿,大概就像这样吧。
见小利则不成大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假虞灭虢”的故事了,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汉语成语故事,大致意思是: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怎样好通过虞国国境把虢国灭掉呢,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虞国国君见到美玉和宝马,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宫之奇不同意虞公的意见,虞公不听。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但是,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