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论语】子路问:“闻斯行诸?”

(2015-07-06 15:09:51)
标签:

云水随缘

论语

国学

教育

文化

分类: 读书摘要
【学论语】子路问:“闻斯行诸?”

【原文】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听到了有道理的事情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冉求)问:“听到了有道理的事情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子路)问‘听到了有道理的事情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冉有)问‘听到了有道理的事情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有(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子路)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简析】这是一幅师徒四人的一个对话场面。主要是讨论听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马上去办吗?是否马上办,孔子的答案不一样,给子路的答案是不行,需要请示父兄同意,给冉有(冉求)的答案是可以。究其原因,是两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所以,结果不一样。这是典型的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案例。就好像扁鹊治病一样,同样的病,开不一样的药,都能治好病,关键是病因不一样。

求也退,故进之。”所说冉求(冉有)退缩,在前面《论语·雍也》中有记载,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大致意思是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由也兼人,故退之。”所谓兼人《论语·公冶长》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大致意思是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表现还是比价急躁的。 

孔子所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意思是“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要征求父兄的意见。”关于这个话题后来作为一个标准来要求,其实如果拘泥起来,是十分不对的,是与孔子的思想相矛盾的。

 历史上就有个这样的故事:三国时期,吴国有个人叫全琮(cong),年轻的时候,他的父亲全柔让他去卖米。全琮到了吴地的集市上,把米都散给吴地的士大夫,自己空手而归。他的父亲大怒,全琮说:“我看到当地的士大夫们没有粮食吃,都快饿死了,所以,没有来得及跟父亲汇报就把米送出去了。”他父亲感到全琮是个奇才。

《三国志》注释者裴松之很是赞赏全琮行权宜之计,能分清轻重缓急,不拘泥于孔子所说的“有父兄在”的圣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