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子路问:“闻斯行诸?”

标签:
云水随缘论语国学教育文化 |
分类: 读书摘要 |
【原文】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子路问:“听到了有道理的事情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冉求)问:“听到了有道理的事情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子路)问‘听到了有道理的事情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冉有)问‘听到了有道理的事情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有(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子路)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简析】这是一幅师徒四人的一个对话场面。主要是讨论听到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马上去办吗?是否马上办,孔子的答案不一样,给子路的答案是不行,需要请示父兄同意,给冉有(冉求)的答案是可以。究其原因,是两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所以,结果不一样。这是典型的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案例。就好像扁鹊治病一样,同样的病,开不一样的药,都能治好病,关键是病因不一样。
“求也退,故进之。”所说冉求(冉有)退缩,在前面《论语·雍也》中有记载,(
“由也兼人,故退之。”所谓兼人《论语·公冶长》(5•14)“
孔子所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意思是“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要征求父兄的意见。”关于这个话题后来作为一个标准来要求,其实如果拘泥起来,是十分不对的,是与孔子的思想相矛盾的。
《三国志》注释者裴松之很是赞赏全琮行权宜之计,能分清轻重缓急,不拘泥于孔子所说的“有父兄在”的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