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行不履阈

标签:
云水随缘论语文化历史教育 |
分类: 读书摘要 |
插图与正文无关
【原文】10·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yù)。过位,色勃如也,足躩(ju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zī)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译文】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简析】日常生活中,有不让踩门槛说法,具体什么原因说法不一:有的认为在佛教“门槛”象征着佛的肩膀,如果踩踏了会不吉利的;有的说“在古代,只有青楼女子傍晚在招揽客人的时候才依栏踩门,因此而忌讳踩门槛,尤其忌讳女子踩门槛”;还有的说“门槛”象征着一个家族的财运,如果用脚去踩就相当于把自家的财运踩在脚永远都不得翻身。
有据可查的应该是:一、就是这里的“行不履阈(yù)”,意思是行走不踩门槛。二、《弟子规》“勿践阈”,意思是不要踩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