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何陋之有
(2015-04-02 16:03:09)
标签:
云水随缘文化论语历史教育 |
【原文】9·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房子简陋,民风粗俗,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怎么会简陋呢。”
【简析】这段话的背景是:孔子因为自己的主张得不到贤明君主重用,因此发牢骚说要到“九夷”这个东方不开化的地区去居住。这里的“九夷”是指先秦时中原地区的人对居于今山东东部、淮河中下游江苏、安徽一带的诸少数民族的泛称,古时谓东夷有九种,所以叫九夷。当时九夷闭塞落后,风俗鄙陋。
“何陋之有”这句话是孔子说的,要说这句话的名气,应该是刘禹锡的《陋室铭》引用后的功劳。《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从《陋室铭》的描述可以从另一个侧面理解孔子到九夷居住不感到简陋的原因。只要是君子有德之人,无论是什么环境,都能保持自己德能充沛人格魅力。像诸葛亮的南阳茅庐,西汉辞赋家杨雄读书的亭子,虽然简陋,但是还是要出名的,没有人感到简陋。
孔子赞叹他的得意弟子颜回时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六》)”孔子对颜回的饮食起居的描述,认为别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颜回能做到,是“何陋之有”的最好注解。
环境能改变人,但是,环境因人而出名。正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山大川,都是因为有仙、有龙的故事而名闻天下。如五岳独尊的泰山,不是他的高度,而是因历代帝王的封禅而出名。刘禹锡接着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我自己的简陋房间,只是我的品德好,所以不感到简陋。
人们不能因此而唯心的说意识决定物质,但是,人的追求目标不一样,人的修为不一样,对于物质的依赖程度就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