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斯文扫地
(2015-03-20 16:56:53)
标签:
云水随缘论语文化历史教育 |
分类: 读书摘要 |
【原文】9·5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译文】孔子被匡地的人们所围困时,他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想要消灭这种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这种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简析】这段话的背景是孔子周游列国历史上有名的故事,故事梗概是: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到陈国去经过匡地(今河南省境内),匡人曾经受到鲁国一个名叫阳虎的掠夺和残杀过,匡人对于阳虎十分痛恨。因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貌相像,匡人误以孔子就是阳虎,所以将他围困。这个故事曾经在批判孔子的时候,作为孔子糗事来讲的。孔子被困后说了上面的这段话。
有个成语“斯文扫地”,其出处就是来自这里,一般是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面对危局,孔子表现的不是惧怕,而是自己的事业发展问题,考虑到周文王的文功武德因为自己遇难而中断,发出了斯文扫地的感慨。对于棘手问题,孔子曾在《论语·述而》说:“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意思是面对情况要有向坏方面发展的心理准备,然后谋划好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解决问题。孔子坚信周文化不会消失,所以,他相信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大难的发生。
前一篇:【学论语】绝四
后一篇:【学论语】君子多乎哉?不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