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云水随缘笔苑
云水随缘笔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671
  • 关注人气:1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论语】求仁而得仁

(2014-12-17 17:21:20)
标签:

云水随缘

论语

文化

时评

求仁而得仁

        【原文】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简析】这里的背景是:卫灵公死后,卫灵公的孙子,蒯聩的儿子即位,是为出公。蒯聩(卫庄公)回国来争自己儿子的位子,有的说蒯聩得罪了自己的父亲(卫灵公),他的儿子最为嫡孙继位很正当,有的说应该让蒯聩继位。(《论语·雍也》(5·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

        对于出公是否应该让位于他的父亲蒯聩呢,孔子的意见是什么呢。对于住在卫国政治旅游的孔子的弟子们很是关心。但是,孔子的弟子子贡也不去直接问孔子态度如何,而是拿历史上的故事说事。对历史故事的评价和态度就是对现实的态度,所以,“读史使人明智。”

        上篇《论语·公冶长》(5·23)孔子就称赞:“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意思是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人家过去的坏处,所以对别人的怨恨也就少。历史上伯夷叔齐是什么故事呢,据《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大意是伯夷、叔齐是孤竹国的俩个儿子,他的父亲想立第二个儿子叔齐,等到他们的父亲去世后,叔齐要让他的哥哥伯夷继位。伯夷对叔齐说:“让你继位是父亲的遗命。”伯夷怕影响二弟叔齐继位,随即就逃跑到其他国了。叔齐听到这个消息后,想到大哥作为长子不继位,他也不肯继位,也跑到其他国家去了。国人只好让他们三弟中子继位。这就是伯夷叔齐让国的故事。伯夷叔齐在周统一后,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这是后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