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青竹
青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178
  • 关注人气:43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临近,家长该如何与考生相处?

(2013-05-19 10:24:04)
标签:

考前心理辅导

白云阁

青爱小屋

家长必读

分类: 家长必读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到了,考生们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近日,笔者应抚顺日报、抚顺电视台等媒体之约,就相关问题做些解读。现将部分内容刊发于此,希望能对广大考生家长有所帮助。

    这个时期很多考生的心理状况是极其敏感脆弱的,他们在老师、同学面前并不一定能够表现出来,回到家里却很可能一触即发。所以,家长朋友们在这最后的关键时刻,如何帮助考生适当减压、优化情绪,以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信心赢取高考,还真是一门学问,需得费一番心思的。下面谈几点建议供各位家长朋友们参考:

1、家长首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越是高考临近,考生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越突出,很多考生家长坐卧不安的样子,恰如箭在弦上大有一触即发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如果家长把控不了这些负性情绪,很容易在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时口不择言,将这种负性情绪传染给考生,给本已承载较大压力的考生又多一重压力感。

    一些家长倒是还比较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尽量地不表现出来,但这个时期考生的心理状况多是极其敏感的,他们会在意家长们是如何说的,但更会受到家长们自身是如何做的影响。一些家长嘴上说着无所谓,实际上寝食难安,表现出来的要么是过分的关注,要么是极其地谨小慎微,连喘口大气都担心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备考……

    如此种种,其实都在发出一种信号,家长很紧张、很担心、也很在意孩子高考成绩的好坏。孩子一定要好好考试,考出好成绩,对得起父母家人的期待等等。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很容易传染给考生,让考生更多一重来自家人的压力。

    所以,家长自身要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适当减压,尽量以平和的心态、客观的视角看待高考之于孩子一生的影响。高考很重要,但并不能绝对影响到一个孩子一生的发展或一生的幸福。而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管理不当而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到考生的正常备考。家人平安,当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2、家长应对孩子的高考有合理期待

    高考很重要,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4年或是更长一段时间是怎样的一个平台上、与怎样的人群在一起学习和发展,但并不能够永远地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和幸福。家长希望孩子能够考出好成绩,能够进入理想大学,能够有个美好的前程,这些愿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也只是我们的愿望和期待而已,事情也许并不一定按照我们预期的思路发生,塞翁失马也并一定是坏事。所以,如果我们自身真地像跟孩子们说的那样,把高考当作自己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挑战,积极认真地面对过程,平和坦然地面对结果,陪伴孩子一同度过这段关键期,如此心态下所表现出来的会更多理性和人性。协助考生订立一个跳起来可以够得着的报考目标作为复习应考的靶子,动力和自信都将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充分地呈现出来。

    过高的期待要么让考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要么让考生感受到够不着的无力感,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考生心态的调整及实际备考的效果。过低的期待,要么难以激发考生复习备考的动力,要么让考生感受到自己不被认可不被信任的挫败感。

    放手让孩子去搏,鼓励孩子积极面对高考,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充分地表达出来,关注过程中的支持,会更有利于考生应考!

3、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正常的家庭环境

    高考之前,考生需要精心打理下已有知识,再系统地看看以往的错题、认真地看一遍教材、或是定时地训练下答题的速度等等,这样的复习备考确实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舒心的氛围,所以,家长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心也要很好地静下来,可以是不动声色地帮助孩子做些适当的后勤辅助工作,也可以静静地做些自己的事情。切忌一会儿进下孩子的房间,一会儿询问下孩子的情况,一会儿又借口去送一下水果等等,这很容易打乱考生的复习或训练的思路,引发考生的烦躁情绪。为不影响考生精心备考,家长朋友们可以提前跟孩子说好,如果有什么需要家长做的,建议孩子主动说出来,家长会尽量随叫随到,给予孩子最及时有效的帮助。这样,会让考生有一种被尊重、被理解也能被很好地辅助、支持的感觉,增强其自己的控制感、自主性。

    家长对孩子过于殷勤照护的背后,其实是家长自身的过度的焦虑和不安。当然,孩子马上就要高考了,家长之间还在无所顾忌地吵架或玩闹,完全无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和实际的心理需求,会令考生感觉到自己根本不被在意、不被关注的遗弃、失落感,更不可取。

4、有效交流,帮助考生适度减压、缓解焦虑感。

    在校一天,考生满脑子里都是看书、做题、考试,所以,回到家后,绝大多数考生最不愿意家长提及的就是学习、考试的事。考生们最需要的是家长们的心理上的陪护、理解与激励。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家长最关心的正是学习考试这点儿事。后勤做得不错,却不懂如何从心理上给予孩子必要的引领、陪伴与关爱。

    几点建议:家长可以尽量找到合适的时间,陪孩子聊聊天、散散步、说说心里话等。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散步或是聊天时,尽量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聊聊考生感兴趣的事,或是一起看会新闻、听会喜欢的音乐。这种貌似随意的聊天、放松,实际上是帮助考生适当缓解释放压力、优化情绪的非常简单而有效的心理调整过程。

5、家长与考生交流时应注意的事项:

    注重过程,而非强调结果,否则,会令考生认为家长太过功利,想的就是能上什么样的大学,考好了父母脸上会如何有光彩,太虚荣爱面子等等。逆反心理很容易产生。

    有些孩子,一想到父母家人如何如何在意考试结果,压力倍增,一旦状态不好或是考场上出现特殊情况,很容易乱了阵脚,自责、悔恨或是焦虑不安,影响到正常的答题,事与愿违。

    比如,昨天刚刚接待的两个高三学子,他们的压力都特别大,来自家长方面的最大的压力就是家长跟孩子说的“儿子,努力,咱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咱家祖宗八辈就靠你争光了!”本来孩子压力就大,最近复习状态又不好,家长没有真正坐下来跟孩子聊聊问题在哪,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反而硬邦邦地给了孩子这样的“鼓励”,连祖宗八辈都上来了,这本来就特别要强的孩子,若不能很好理解父母苦衷的话,实在不敢想象会是怎样的影响和后果。我很高兴孩子们在最困惑的时候主动寻求心理老师帮助,但是我们身边还有多少家长在无意间为孩子施加着难以承受之压力呢?

6、考生最想听父母说的十句话有:

“努力就行,我们支持你!”

“现在的状态不错,继续努力!”

“课间尽量出去走走,呼吸下新鲜空气,换换脑子,保持体力!”

“认真作答,考出自己的成绩来就是。”

“有什么需要爸妈帮忙的,直接告诉我们就是。”

“休息一会儿吧!”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认真对待即是!”

“加油,爸妈永远支持你!”

“未来的路,要勇敢地走下去!”

“父母永远站在你身后,无论成功与失败。

7、考生最不想听父母的十句话:

“抓紧时间,别浪费时间。”——友好提示可以,但一定要相信考生会有自己的复习备考的节奏,不可强求,不可否认或漠视。

“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一定要考好。”——哪个孩子不希望考好呢?这样的话只会令孩子反感,感受到家长的焦虑。

“不要紧张,要仔细啊,好好复习。”——说“不要紧张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强调紧张一词,因为大脑接收信息的系统只关注事实。比如,我们说千万不要想一只毛茸茸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小白狗,这个时候我们满脑子里呈现的是什么呢?”

“考不好就完了。”——灾难化的引导,只会加剧孩子的心理负担,对考试及结果充满恐惧或焦虑不安,当然也可能引发孩子逆反,大不了放弃等。

“记住你的目标,成败在此一举!”——过分夸大考试结果的影响。

“你上了大学,我们就了事了。”——孩子在身边,是家长的累赘、负担吗?家长对孩子的爱在哪里?

“成败在此一举,你一定要……”——过分夸大高考的作用。其实人生中重要的挑战多着呢

“你考不好,对得起谁?”——威胁恐吓,加剧心理负担或是增加反感情绪。

“爸妈对你要求不高,能考个二本就成。”——貌似减压,实际上在很多考生眼里,这绝对是让他们没有信心的话,觉得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太低,也是对他们能力的不认可。

“决定你人生命运的时刻就要到了,一定要争气哦!”——太绝对了。

“考不好没关系,大不了明年我们再重新复习。”——还没考呢,怎么就开后路让孩子泄气呢?这个时候正是跑百米半九十的关键期,咬牙坚持是最最重要的,也是需要我们家长陪伴孩子一同挺住的!

记住,这个时候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信心,陪伴,鼓励和支持!成功的标准不同,能够把自己平时学到的东西,充分地表达出来,就是最大的成功!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基础和资本!

8、是否需要陪读、陪考,一定征求考生的意愿

   最后一段时间复习,有的考生可能比较希望身边有家人陪伴,考试期间也愿意家人陪考,这样心里会更有底气,更踏实。但是,也有的考生独立性比较强,喜欢自己独立的空间复习备考,喜欢独立去迎接高考的挑战。这种情况下,家长一定不要强力违逆考生意愿,否则很容易事与愿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