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爱,在心灵的废墟上升腾(转贴)

(2009-04-17 21:12:44)
标签:

心理干预

废墟男孩

都江堰

白云阁

汶川

温江

杂谈

分类: 媒体报道
 
                                      作者:中国新闻社记者    王萌

 

      还有三个月就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纪念日。跟随青艾工程张银俊主任、李扁、罗立为及首都新闻界1+1心联行动”组一行,辽宁抚顺二中专业心理学教师、志愿者白云阁再次来到四川地震重灾区,考察灾后心灵家园重建工作开展情况。

    “短短十天陪伴在孩子们身边,我却永生难忘。”白云阁如是说。

     去年五月三十一日到六月九日,白云阁跟随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发起、中国青艾工程办公室主任张银俊、李扁联合组织的1+1心联行动”组,赴四川地震灾区执行心理援助任务。

     这支特别行动小组由来自中科院、北师大、北京回龙观医院以及教育一线的十二位心理、教育、精神医学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为在温江异地复课的来自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市的3594名高三学生和329名教师提供心理援助。

  当时,余震不断。灾区学生除发生失眠、噩梦、焦虑、抑郁、害怕响动、思念亲人等心理障碍外,还要面临即将到来的高考的巨大压力。 “部门教师失去家园、失去亲人;面对巨大痛苦的同时,还要继续开展教学管理、备课以及引导学生恢复状态,压力很大”,白老师告诉记者,到达的当天晚上,行动组立即与中学校长、教师展开座谈,了解之前学生接受过的心理援助内容与效果,避免给师生造成二次伤害;并尽快筛选出有较强心理反应和严重应激障碍的师生,开展一对一辅导。

   “无论之前作了怎样的心理和专业准备,走近废墟,走近师生,倾听他们的人生遭遇和内心苦衷,我深切的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白老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触到:“有时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非常慎重。首先要摆正位置:我们并非拯救者,仅仅是心理教育专业人员,是志愿者;面对师生,除了必要的陪伴、倾听、关注外,指导和疏通也很重要。”尽管白云阁北师大研究生毕业,多年从事心理学教学工作,但面对如此特殊情况下的师生,她还是觉出了自身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的限制。

    据专家称,灾难后,部分人悲伤、害怕、麻木的情绪经过时间的延长,会通过自我修复能力,或心理工作者的简单疏导得以消除;但人们对灾难的承受力以及产生的后果都不同。青少年由于自身心智不成熟,面对灾难,有可能留下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

1+1心联行动”组专业团队的辅导下,来自都江堰市的3594名高三学生和329名教师得到了有效心理援助。之后,白云阁又随组先后赴成都儿童医院、都江堰、什坊、绵竹等地开展心理救援工作。

    六月一日,在都江堰聚源中学的废墟上,一位黑衣男孩引起了张银俊、白云阁的注意:“他先是跪在蜡烛前焚烧冥纸,而后,走到曾经是教室的废墟上,把纸钱撒向依稀可以看出曾经是一排排座位的地方。”

    通过了解,白云阁才知道这个男孩是聚源中学学生,不仅亲历了大地震的创痛,失去了三十八位同学和一位老师,也失去了最疼爱自己的奶奶,家里房屋全部损毁。

   “他二十多天来一直惊恐不安、严重失眠、目光呆滞、不吃饭,不说话。”面对 “废墟男孩”,白云阁迅速判断这是一个特别需要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她立即将该男孩的情况报告给行动组技术督导、来自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副院长邹义壮博士。经过一系列专业心理创伤应急干预,该男孩终于泪流满面。他在一只只千纸鹤上写下遇难的同学和老师的名字。“很庆幸,及时的心理干预让他走出了自我封闭状态,他哭出来那一刻,我们悬着的心落地了。”

    十天时间,1+1心联行动”组走进六所学校、八个教学班、四个教研组,并通过短信、电话、面对面等形式开展心理辅导,为三千余师生排解心理压力,共同走过人生低谷。一位在地震中失去五位亲人的女孩子后来写信给白云阁。信上说:“与您沟通后,我二十多天来第一次不用助眠药就能平静入睡,谢谢您的笑容和鼓励,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这次重返灾区,白云阁随1+1心联行动”组重走都江堰、绵阳、绵竹灾区,到大、中、小学生中间展开调查,着重考察他们在灾后数月里心理发生的变化。经过考察和拿到的数据对比,白老师认为灾区中小学生心灵家园重建比她想象中乐观,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对此,白云阁说,只要人人有爱,此爱不熄,我们就有信心让灾区受到心灵创伤的民众得到心灵康复。

    白云阁只是汶川地震中千千万万志愿者中的一员。重返灾区,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灾后心灵重建工程才刚刚开始,如何探索到更适合更有效的心理援助途径,是需要政府、专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持之以恒的事业。”

青艾工程顾问、“1+1心联行动”首席顾问罗立为表示:心理危机干预和灾后心理救助得到空前的关注,由政府到民众,由媒体到每个人,都意识到了心理创伤治疗应该是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在国内方兴未艾,我们的专家相对于需要救助的人数来说还太少太少。

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灾后心灵家园重建在震区各地都在不断开展。震后心理家园重建是一项专业性强、不能间断、且耗时久远的事业。“希望我国早日出台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以后再有灾难发生时,民众的心理危机将在第一时间得到缓释、解除,特别是青少年。”罗立为说。(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