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 http://www.tyzx.com.cn/research/ShowArticle.asp?ArticleID=2744
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都是以课堂教学(含第二课堂)的形式呈现的,但我们仅仅关注了教师传授的精彩,而忽略了学校主体地位的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学习热情。崔校长极有深度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哪里?崔校长的答案是:学生的兴趣在参与。只有“人人参与,个性展示”才有学生的认同感、成就感。由此,杜郎口中学制定了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准:学生的参与率,不看教师讲得多精彩,而看学生学习欲望、学习热情是否高涨。听完这样的介绍,我们不由惊呼,我们的公开课、示范课、常态课真正关注学生的兴趣了吗?
谁是课堂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崔校长提出的这一问题好像我们很少讨论。崔校长令人诧异地指出:班主任是班级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细想起来,确有道理,现在的学校如此之大,几千学生,几百教师,仅靠校长、教务主任走进课堂,已极难精细发现问题。学科组长纵然有专业功力,也极难“日日清、周周评”,我们忽略了一个浅显的真理:“没有好的过程,怎会有好的结果。”
倘若我们不否认“质量是学校生命”,不否认“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不否认课堂教学才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那我们肯定必须铭记,任何时刻,“研究教学过程,优化教学过程”应该是管理者心中第一位的工作。在我看来,有了常态与常规,才有了真正的过程,有了课堂的生命活力,才会有学生发展的真实与可能。
是否可以这样说了,今天的学校尚缺什么?缺校本性改革精神与学校哲学,缺真正的教学理念,缺把科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真实,缺对课程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真实关注与优化课堂教学的坚韧;缺最大的也是最必需的研究课题——好课的标准与真实的示范课案例研究;缺对课堂教学研究的引导与奖励;我们拥有那么多的特级教师与学科带头人,但尚缺乏真正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弄潮者,缺“给学生一百种经历”的勇气与信心,缺让所有教师成为课程改革主角的机制与行为,我们认同了学生主体的地位,但学校普遍缺乏主体活动的空间与课程。
当我们静下心来,我们应该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系列的追问:什么是校长的管理本义?什么是真正的改革与研究?什么是真正的评价?……一句话,优化学校的教学哲学,一切才有可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