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浒传》人物的衣着(六)

(2008-02-20 20:57:25)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品戏
 

《水浒传》时代人们的服装是丰富多彩,他们的服装配饰也同样丰富多彩。

《水浒传》人物的帽子,就有好多种。出行者最喜欢的当然是用途广泛的毡笠。他们所用的范阳毡笠,几乎都是白色,而且常常在毡笠上配上红缨,如史进就“头戴白范阳毡大帽,上撒一撮红缨”,而杨林,就头戴“白范阳笠子,如银盘拖着红缨”,又实用,又美观。

    除了毡笠,还有凉笠。杨志在押送生辰纲时,戴的就是“凉笠儿”,阮小七“头戴一顶遮日黑箬笠”,应该也属于“凉笠”。想来做这“凉笠”是材料应该是竹、草之类,才会使佩戴者感到凉爽。

为了保暖,还有暖帽,史进的父亲史太公就是“头戴遮尘暖帽”,桃花山下的刘太公“头裹三山暖帽”而朱贵就是“头戴深檐暖帽”,深檐,当然是为了突出保暖的功能。

    除了帽子,《水浒传》人物还戴着各种各样的头巾,有时他们在戴帽子的同时,还要裹上头巾。史进头戴范阳毡笠,“帽儿下裹一顶混青抓角软头巾”,而更多的时候,他们就直接戴着头巾。像林冲出场时,就是“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张顺出场,“头上裹顶青纱万字巾”。而吴用可能最喜欢一直盖到眉毛的头巾,所以,他作秀才打扮时,戴的是“桶子样抹眉梁头巾”,而装扮成算命先生时,戴的是“乌绉纱抹眉头巾”。阮小二“戴一顶破头巾”,一顶头巾,价格也不会有多贵,可阮小二也只能将就着用破头巾,可见他的家境贫寒。

戴头巾的只能是俗家之人,不是出家人的服饰。裴如海勾搭上了潘巧云以后,就戴着头巾来私会潘巧云,为的就是掩人耳目。要不,他那光头的目标太大,而戴上头巾以后,人们就不大容易注意他了。

帽子、头巾以外,《水浒传》中的人物大多还在腰上系上各种各样的绦子。绦,用丝编织的带子或绳子,系在腰上,可以为服装增加光彩。

宋徽宗在做端王时“腰系文武双穗绦”,柴进“腰系一条玲珑嵌宝玉绦环”,这样的绦子无疑都是最高档次的绦子,也只有他们这样的人才能佩戴。

有身份的人,系的绦子也不一样。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就曾“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 大名府的大财主卢俊义,腰上系的是“梅红线绦”。

普通人,所系的绦子就不像他们的绦子那样讲究了。史太公就是“腰系皂丝绦”,刘太公“腰间绦系佛头青”。而张真人所扮的道童,“腰间绦结草来编”,所系的绦子,甚至都是用草编成的。武松在听说兄长武大郎去世之后,“便叫士兵打了一条麻绦,系在身边”,这麻绦,就是他所穿着的孝服的必备的配饰。

说到《水浒传》人物所穿的鞋和袜,品种就更多了,光靴子就有宋徽宗的“嵌金线飞凤靴”,柴进的“金线抹绿皂朝靴”,林冲的“磕爪头朝样皂靴”,李逵的“蹬山透土靴”,杨志的“带毛牛膀靴”,朱贵的“獐皮窄靴”,武松的“油膀靴”等等,就连史太公也是“足穿熟皮靴”。虽说都是靴,可是靴和靴也不一样。飞凤靴和朝靴,都是身份的象征,于是都采用了金线,强调的是穿着者的高贵;李逵的“蹬山透土靴”,追求的是它的结实、耐用;杨志的“带毛牛膀靴”和朱贵的“獐皮窄靴”,要的是保暖效果;武松的“油膀靴”是雪天穿着的,作用是防水;史太公的年纪大了,他的靴子肯定不能太硬,于是就穿上了“熟皮靴”。

《水浒传》人物的鞋,要么是丝的,像宋江和吴用都穿“丝鞋”。要么是草鞋、麻鞋,许多人物都穿“多耳麻鞋”,如宋江、公孙胜;林冲发配时穿的是草鞋;就是贵为钦差的洪太尉,要上山拜见张真人,也得换上“麻鞋草履”。扈三娘是“凤头鞋宝镫斜踏”,穿着精致的凤头鞋,却跨上战马,集娇柔与英武于一身,真要算得上女中豪杰。

不过,宋江和吴用都穿的“净袜”,除了理解这袜子的干净以外,还真的想不出究竟是什么袜。但是,杨志穿的袜子是“獐皮袜”,皮靴再配上皮袜,是冰天雪地时的最好鞋袜。鲁达所救的金姓的女子,穿的是“淡黄软袜衬弓鞋”,穿着这样的鞋袜的女子,给人的印象就是软弱的女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