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庸与西方文学——拙著《金庸师承考》自序

(2017-11-10 15:55:27)
公众号——刘国重的读金时代

http://s13/mw690/001naG2fzy7fHj6dc8A1c&690
当当、京东、亚马逊、淘宝等各家,均有销售。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5091469.html
      京东:https://re.jd.com/cps/item/12216242.html?cu=true&utm_source=ad.3g168.net&utm_medium=tuiguang&utm_campaign=t_1000056255_&utm_term=8b085e783b2e410a9118eec964253d98&abt=3
     
金庸有一个习惯,到什么地方,就跟人家套近乎,大说特说此地的好话。到北大,说自己伯父就是北大学生,自己也考上了,因遭倭患,无缘前来就读,多么多么的遗憾。到了南开大学,就题词:“六十年前,我曾跨入南开门槛,惜无缘登堂入室,今日得偿所愿,大畅心怀。”【注1】
1993年,金庸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演讲,说的是:“今天我到爱丁堡来讲小说,只有一句话,我之会写小说,全仗得到爱丁堡两位大师的教导指点,那是华尔特·司各特爵士和罗伯特·斯蒂文森。我不敢说来讲什么心得和意见,我是来向贵市的两位大师致敬和感谢。”(《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283页)
金庸到某地,说某地人的好话,往往言过其实(在爱丁堡,就把他最喜欢的大仲马忘了),好在他说的话,总还没有过份的违心。
爱丁堡两位大师,司各特与斯蒂文森,确实对金庸的小说创作影响巨大。这层意思,金庸不仅在爱丁堡大学,在别的场合也常说。
池田大作问:“除了大仲马和中国古典小说,您还受到哪些作家和作品的影响? ”金庸答:“我另一个重要的师传,是英国的司各特爵士。”(《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207页)
最值得注意的,是金庸对严家炎教授所说:“我比较喜欢西方十八九世纪的浪漫派小说,像大仲马、司各特、斯蒂文生、雨果。”(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金庸答问录》)
金庸对池田大作说他十五六岁读到苏曼殊节译的《悲惨世界》,虽只是片段,但震撼力强劲无比,当时就感觉出其文学价值,在大仲马等人的作品之上。(《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281页)金庸与严家炎谈起自己喜欢的西方小说家,把大仲马、司各特、斯蒂文森三人,放在雨果之前,不为他更推崇这三人的文学成就,而因他们的作品更对金庸的脾胃,对金庸自己的小说创作影响更大。
金庸在不同场合谈及许多西方作者与作品,文学类的,就有:荷马史诗、古希腊悲剧、《十日谈》、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席勒、狄更斯、哈代、奥斯汀、王尔德、毛姆、威尔斯、詹姆斯·乔伊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罗塞蒂、史温朋、斯特拉契、克里斯蒂、托尔金、罗琳、雨果、波德莱尔、左拉、巴尔扎克、梅里美、莫泊桑、罗曼·罗兰、艾吕雅、凡尔纳、西默农、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费定、麦尔维尔、马克·吐温、菲茨杰拉德、福克纳、海明威、霍桑、露易莎·梅·奥尔科特、亨利·詹姆斯、纳博科夫、杰克伦敦、普佐、豪普特曼。
这些作品或作者,对金庸的创作都有影响,它们构成金庸的知识背景,对金庸小说的影响,是潜在的,隐而不显。
大仲马、司各特、斯蒂文森三人的小说,与“武侠小说”的形态更为接近,对金庸的小说创作的影响,也就更大,更为直接而切实。
金庸与大仲马、司各特、斯蒂文森,风格相近,这一点,英国汉学家、《鹿鼎记》英译者约翰·闵福德也注意到了。他将金庸视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值得也有必要向西方和世界推荐;而且,我相信金庸对于世界文学的意义,绝不会因是武侠小说这一样式而有丝毫减弱。……我确信这些作品当属世界精心创作的文学之列,它们完全可以同司各特、大仲马、史蒂文森以及其它名作家的佳作并列。”他也相信,英文读者将来总会津津有味地阅读《鹿鼎记》,并从中得到乐趣,就如中文读者阅读大仲马、司各特的作品一样。
大仲马、司各特、斯蒂文森三人之间,大有渊源,如金庸所言:“(大仲马)因为受到莎士比亚与司各特的强烈影响而撰写浪漫派的历史冒险小说,英国小说家斯蒂文森也因此非常之喜爱大仲马。”(《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283页)
金庸的武侠小说,直接继承了三方面的传统:域外的司各特—大仲马—斯蒂文森的传奇小说的传统;唐传奇(以《虬髯客传》为代表)—《水浒传》—《三侠五义》的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平江不肖生—顾明道—还珠楼主的近代武侠小说传统。这些作品,加上金庸自己的小说,属于同一文学品类,皆可称为“传奇”。
    金庸还对《天方夜谭》,推崇备至。他的三位老师,也都是《天方夜谭》的爱读者。
司格特在《艾凡赫·导言》中,把小说中国王理查三世与塔克修士邂逅的故事源头,推溯到《天方夜谭》:“这样的故事,一切阶层和一切国家都有,它带有普遍的性质,它们竞相描写乔装改扮的君主微服私行,深入下层社会了解民情或者寻找乐趣……东方故事中也有这类题材,鲁纳·拉施德如何带着忠实的随从马师伦和张尔蕃,在巴格达午夜的街道上私行察访……那位‘穆民的长官’在不希望人家知道他的身份时,自称为庞多卡尼的商人。”
大仲马亦喜《天方夜谭》,在他的《基督山伯爵》与“达达尼昂三部曲”,都能看到《夜谭》的印记。
斯蒂文森喜欢《天方夜谭》,乃至模仿《夜谭》笔调,写出《新天方夜谭》与《不成功的爆炸——新天方夜谭二集》。
《天方夜谭》对金庸的影响,可以单列,也可以归并到司各特—大仲马—斯蒂文森那条线,放在最前。
 
【注1】1944年,金庸就读于有着官方背景的“政治大学”,因为言论有问题而被校方开除,他就报考了当时西南联大的“经研所”,“经研所”正属南开。已经被录取了,但由于缺少从重庆到昆明的路费,而且道路不近,金庸和南开大学终于失之交臂。
【注2】金庸受古希腊悲剧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参见拙文《金庸,仰望古希腊的天空——谈乔峰 》

http://img3x0.ddimg.cn/98/7/23793560-1_u_1.jpg´è¯‘金庸密码 " TITLE="金庸与西方文学——拙著《金庸师承考》自序"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