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伤拳·怨毒·毗陀罗咒【外二章】

(2007-04-18 09:04:35)
分类: 金庸作品之我见

    《笑傲江湖》,仪琳曾为令狐冲讲说《百喻经》中《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以梨打头破喻》故事。

 《百喻经》另外几则故事,与金庸小说的某些情节也多有相通之处,至于金庸创作,是否受到这些故事影响,则不好断言。

 《百喻经·共相怨害喻》:

“昔有一人,共他相嗔,愁忧不乐。有人问言:‘汝今何故,愁悴如是?’即答之言:‘有人毁我,力不能报。不知何方可得报之,是以愁耳。’有人语言:‘唯有毗陀罗咒可以害彼,但有一患:未及害彼,返自害己。’其人闻已,便大欢喜:‘愿但教我,虽当自害,要望伤彼。’”

 这“未及害彼,返自害己”的“毗陀罗咒”,是否与“先伤己,再伤敌”的“七伤拳”有那么几分相似?

“谢 逊摇头道:‘这七伤拳不练也罢!每人体内,均有阴阳二气,金木水火土五行。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肝属木,一练七伤,七者皆伤。这七伤拳的拳功 每练一次,自身内脏便受一次损害,所谓七伤,实则是先伤己,再伤敌。我若不是在练七伤拳时伤了心脉,也不致有时狂性大发、无法抑制了。’”(《倚天屠龙 记》三联版257页)

 对仇家,究竟怀抱着何等深刻的怨毒之心,驱使某人或创立或修习这“毗陀罗咒”与“七伤拳”?!

《笑 傲江湖》中,林震南曾告诫独子平之:“福威镖局的镖车行走十省,倘若每一趟都得跟人家厮杀较量,哪有这许多性命去拚?就算每一趟都打胜仗,常言道:‘杀敌 一千,自伤八百’……”——这“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道理,似乎与“七伤拳”的拳理很相似,其实大不同。“七伤拳”,先伤己,再伤敌,而林震南说的“杀 敌”与“自伤”,则是同时发生。

林震南劝儿子少所杀伤,是希望他一帆风顺平安喜乐。而天不遂人愿,林平之终于遭遇了与谢逊相似的“灭门”惨祸,为了复仇,更为了重振家声,林平之“欲练神功,挥剑自宫”!

“辟邪剑”一如“七伤拳”,先伤己,再伤敌。

“辟邪剑”,就是“一伤剑”!

 林平之虽只“一伤”,而终于心伤、肺伤、肝伤、神伤、气伤、脑伤……呜呼,林平之无一不伤!

 同样“先伤己,后伤敌”,“七伤拳”与“辟邪剑”仍自有其区分。

“七伤拳”的标签:怨毒;“辟邪剑法”(及《葵花宝典)的标签则是:权力欲。

                 

                                

                       我,不是我!

 

   

 《鹿鼎记》第21回:

太 后哼了一声,心想女儿年纪渐大,情窦已开,床上藏个小太监,也不过做些假凤虚凰的勾当,算不了什么大事,右手一转,将韦小宝的脸转了过来,拍拍两记耳光, 喝道:‘滚你的,再教我见到你跟公主鬼混……’突然间看清楚了他面貌,惊道:‘是你?’韦小宝一转头,说道:‘不是我!’这三字莫名其妙,可是当此心惊胆 战之际,又有什么话可说?”

 《笑林广记》中,有一则类似的“鬼混”故事:

“一妇人与人私通,正在房中行事,丈夫叩门,妇即将此人装入米袋内,立于门背后。丈夫入见,问曰:‘叉袋里是甚么?’妇人着忙,不能对答。其人从叉袋中应声曰:‘米。’”

 《鹿鼎》中的韦小宝回答的是自己“不是(我)”,《笑林》中的这个“其人”,则回答自己“是”(米),好像相反,实则相通,都是在心惊胆战之际、性命交关之时,为了让对手相信绝不可信的事体,脱口而出的胡言乱语。

 《百 喻经·四七·贫人作鸳鸯鸣喻》的情节也与此相似。一个穷光蛋的老婆,看人家都有花戴,自己老公没钱买,于是要挟道‘尔若能得优钵罗华来用与我,为尔作妻。 若不能得,我舍尔去。’,丈夫无法,只好去偷,难得身负绝技——学鸳鸯的叫声惟妙惟肖,于是潜入国王的池塘,偷取‘优钵罗花’。看守池塘的卫士,听到声 响,问道:‘池中者谁?’此人一紧张,一激动,不记得应该学着鸳鸯鸣叫了,径自回答:‘我是鸳鸯啊。’”

  王小波笔下,“我是我”“我不是我”的情节有更复杂更有趣的描述:

“十 年前,我送小舅去习艺所……我们舅甥俩……都穿着灯芯绒外套……我也留着长头发,而且我又长得像他。总而言之,走到那个小铁门门口时,我舅舅忽然在我背上 推了一把,把我推到里面去了。等我想要回头时,里面的人早已揪住了我的领子,使出拽犟牛的力气往里拉…… 我在那个铁门里争辩说,我不是小舅;对方就松了一下,让人拿照片来对,对完以后说道:‘好哇,还敢说你不是你!’……我在心里犯起了嘀咕:什么叫‘还敢说 你不是你?’这句话的古怪之处在于极难反驳。我既可以争辩说:‘我是我,但我是另一个人’,又可以争辩说:‘我不是我,我是另一个人’,更可以争辩说: ‘我不是另一个人,我是我!’和‘我不是另一个人,我不是我!’不管怎么争辩,都难于取信于人,而且显得欠揍。”(王小波《2015》)

 

 

 

                                       老母,黄蓉

 

  金庸很重视《百喻》一经,多部小说都提到过它。

 《百喻经·九三·老母捉熊喻》:

“昔有一老母在树下卧,熊欲来搏,尔时老母绕树走避,熊寻后逐,一手抱树,欲捉老母,老母得急,即时合树,捺熊两手,熊不得动。更有异人来至其所,老母语言:‘汝共我捉,杀分其肉。'时彼人者,信老母语,即时共捉。既捉之已,老母即便舍熊而走,其人后为熊所困。”

  《书剑恩仇录》中,莆田少林寺方丈天虹禅师,曾经对陈家洛讲起这个故事:

 “天 虹道:‘从前有个老婆婆,卧在树下休息,忽有大熊要来吃她。老婆婆绕树奔逃,大熊伸掌至树后抓拿,老婆婆乘机把大熊两只前掌捺在树干之上,熊就不能动了, 但老婆婆也不敢放手。后来有一人经过,老婆婆请他帮忙,一同杀熊分肉。那人信了,按住熊掌。老婆婆脱身远逃,那人反而为熊所困,无法脱身。’陈家洛知他寓 意,说道:‘救人危难,奋不顾身,虽受牵累,终无所悔。’”(三联版《书剑》736页)

   细细看来,《百喻经·九三·老母捉熊喻》与《射雕英雄传》黄蓉哄骗一灯大师的弟子“农夫”(“渔樵耕读”之“耕”)接过郭靖手上巨石的情节很有几分相似的。

 

                                                                    2009、3

《刘国重叹金庸》电子书下载
  http://www.jyjh.net.cn/bbs/viewthread.php?tid=2839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