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武术能够做成“麦当劳”吗?

(2009-06-15 15:37:32)
标签:

wma

中华武术

中央电视台

中视体育

中国武术职业赛

李连杰

成龙

体育

中华武术能够做成“麦当劳”吗?

      顾晨

    前日参加一场盛宴——WMA的启动仪式。这个名称感觉上有些类似世界摔角大赛简称的比赛,其实是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简称。在中国最具实力的强势媒体中央电视台的策动之下,体育界、娱乐界、时尚界、媒体界名流汇聚一堂,探索中国武术的市场化和走向世界之路。

     对于在成龙、李连杰功夫片中成长起来的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华武术同样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除了电影屏幕这个载体,我们是否能够在体育竞技的道路上为武术找到一个全新的推广平台呢?WMA其实正在做这样一种尝试。

     恭喜、祝贺、称赞之类的套话就不说了,我先来提出我的质疑吧。研究了一下WMA的内容,其本质就是要打破中华武术“千门万派”这种繁杂的局面,将武术标准化、程序化,最终走上市场化的道路。从商业角度而言,这种思路完全正确,风险投资人在预估一个项目的盈利前景时,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是否简单可复制”,只有能够简单快速复制的项目,才可能赢得最大利润。

    从奥运会竞技项目来看,道理其实也差不多。为什么源于中华武术的柔道、跆拳道能进入奥运会,而武术还是门外汉呢?归根到底,还是前者已经有标准的练习程序和评分标准,而后者依然处在“混沌”之中。

    我要提出的,其实是一个根源上的问题。中华武术,在不少专业人士看来,它于世界其他流派的功夫最大区别就是,其他功夫只是实体层面的技击,而武术则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方式。哲学和生活方式,怎么样用标准和程序来统一呢?恐怕是办不到的。

    按照WMA的计划,第一个赛季主打太极拳,限定了太极拳技法中精选出的30招,选手对垒只能在采用这30招中的技法基础上击倒对方才可得分,今后甚至会减少到20、10招。这样的简洁化、标准化,固然方便了比赛,但也减损了太极拳博大精深的韵味。另一个担心是,在类似散打的竞技比赛中,如何体现招术的中国武术特性,恐怕很容易就演变成了中国版本的空手道。

    从根本上来说,中华武术的本质同流水线作业的现代商业是格格不入的,这种本源上的冲突不可调解。中华美事同样博大精深,“真功夫”最多也就是挑几样菜,采用蒸式将其标准化。要想把整个中华美食,都做成麦当劳,无异于茶杯里装大象。

     WMA的尝试非常好,但我希望最多就是做做“蒸功夫”,别把武术搞成一个四不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