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氏飞腿”,出自球品还是人品?

(2009-06-14 14:17:12)
标签:

北京国安

天津泰达

京津之战

谭望嵩

体育


   “谭氏飞腿”,出自球品还是人品?

     顾晨


     看罢昨日京津之战,有些话实在不吐不快。

     先拿俩外援做个解剖范本。马季奇号称“中超第一工兵”,主司抢断、破坏之类的脏活、粗活,却罕有红黄牌加身。铲球几乎都是贴着地面顺铲,教科书一样的动作,于人于己都有益无害。看看谭望嵩的铲断,尤其是针对杨昊、阎相闯、杨智的三次。相信仔细看了电视镜头慢动作之后,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这般动作的性质。
 
     国际足联似乎有一种不成文的规定,大意是不要拿电视镜头来影响场上判罚,这也是为什么足球比赛不设立类似“鹰眼”之类高新设备的原因。上升到哲学角度,足坛大腕们经常说——错误也是足球的一部分魅力,增加了不可预知性嘛。马德兴先生昨天赛后的博文也提到了这一点。我理解布拉特们对于“不可知哲学”的崇拜,但我坚决反对用这条国际足联的教条,来阻挡对中国球员及他们粗况的技术动作进行再教育。
       
     从我个人角度,我更愿意相信谭望嵩属于心态失常之后的技术动作走样。小谭还在国青、国奥队时,经常见。直接的接触不过,印象中小伙子经常面带笑容,乐呵呵的。有一次在荷兰,他突然问我一句“点球的英语怎么说?” 后来明白了,他想搞清楚克劳琛叫喊的意思,究竟“是点球!”,或者“不是点球”。

     场上的谭望嵩球风泼辣,一如四川老家的麻辣饮食。这两年他在中超没少犯事,也经常受到处罚,却屡罚屡犯。究其根源,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一层意思是中国足球过去十年来过分注重所谓勇猛顽强的拼搏作风,轻视了个人技术的精雕细刻,谭望嵩粗旷的技术动作就是这种大背景的集中体现。

    第二层意思是,这种粗旷的技术动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国内足球界的认可,甚至是支持。君不见,国内联赛球场上的非技术动作层出不穷,却很少得到裁判直接的严厉处罚。昨天,范大雪还是久经考虑之后,才费力地掏出一张黄牌,追罚谭望嵩。其实他还没把牌掏出来,谭望嵩就径自朝场外走了。

    第三层意思是,中国裁判执法软弱或者是平衡执法,更加助长了粗劣技术风格的发展。在国内宽松的吹罚环境中“养尊处优”,造就了“大手大脚”的风格,一到国际赛场上,全都歇菜。但回到国内赛场,依然如旧。

   好的制度,把坏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让好人堕落为坏人。谭望嵩不过是中国足球恶性发展中的一个牺牲品,如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