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雄复出,莫让一世英名付水流
宋世雄老师要复出了,解说08奥运会。这个消息让人有些惊讶,也有点激动。惊讶,这位年近七旬的中国体育解说前辈已经长时间消逝在大众视野中,突如其来的复出就如同他当年的解说一样快速;激动,听着宋老师的女排解说长大的一代,有机会在熟悉的声音中寻找往日的激情。
但是,短暂的惊讶和激动平复之后,更多的还是一种担忧。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解说员,解说员也有属于自己的时代。在脱离一线工作多年之后,在媒体爆炸式发展的今天,在社会生活形态和语言方式纷繁复杂的当下,这位几乎已经走进历史的、年近七旬的老人还能够给我们带来当年一般的激情和愉悦吗?
昨晚采访央视体育中心总监江和平先生,也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宋世雄还能够适应时代话语吗?江先生的观点主要包括两层,一是宋世雄代表着一种SCHOOL(流派),江和平是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此前担任英语频道总监,他用这样一个单词来强调他的意思,“宋老师这样的类似贯口,代表着一类风格,洪刚的解说代表这另外一种风格。”,言下之意就是每一种风格都接受它的受众群体。江的另一层意思认为,宋世雄已经将广播语言和电视语言柔和在一起,已经消除了在电视评论中使用广播解说语言的误读。
江和平总监反问我,是否看了体坛风云人物的颁奖,有没有听那一段配音解说?他的意思
我非常明白,体坛风云人物中荣高棠先生一片的配音就出自宋世雄老师,当时不少人还以为这是宋老师的旧作,但其实是宋老师最近才完成的新作。宋世雄老师平日酷爱京剧,保持锻炼,再加以他对体育解说工作的毕生挚爱,语言表达的技术环节自然不会成为他复出的障碍,但问题的关键是:他在现场直播中的话语和表达方式,还能被“走进新时代”的绝大部分受众最大程度地接受吗?
我非常明白,体坛风云人物中荣高棠先生一片的配音就出自宋世雄老师,当时不少人还以为这是宋老师的旧作,但其实是宋老师最近才完成的新作。宋世雄老师平日酷爱京剧,保持锻炼,再加以他对体育解说工作的毕生挚爱,语言表达的技术环节自然不会成为他复出的障碍,但问题的关键是:他在现场直播中的话语和表达方式,还能被“走进新时代”的绝大部分受众最大程度地接受吗?
借用“代沟”一词的说法,宋世雄复出,至少会遭遇三条“沟”的阻碍。第一是“媒沟”,宋老师大红于广播时代,以“无影无踪”的广播解说语言而著称。当年广播和电视媒介换位时,他在电视上说广播话的方式就曾遭遇外界质疑。现在的问题早就不是广播、电视二元转化那么简单,大众广播几乎淡出,电视王位和平媒强权也在不同程度地衰退,网络新贵独树一帜,手机等新媒体更是咄咄逼人,如此激烈而又全新的业态环境内,电视的传播方式和解说的语言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的影响和改变,已经不是“将广播和电视语言柔和”所能解决了。
第二是“代沟”。如果说媒沟是从传播者角度而言,那么代沟则是从受众角度而言。绝大部分体育赛事的核心观众都是年轻一代,大致在18到35岁之间。当年热衷于宋老师激情澎湃的解说的那批观众,已经不是体育电视转播的主流受众,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体育迷,他们的知识范畴、生活形态、交流语言,恐怕是宋老师更加陌生的一种语言。以近七十岁的革命老同志的话语,去和目前的主流观众对接,两种语言形态发生的碰撞几乎可想而知。
第三则是“球沟”,更多地指传播内容。如果没记错,宋老师淡出一线工作至少有七八年时间了。世界体坛日新月异月,各项目的技战术发展几乎都和网络技术同步进入3.0时代。即便以宋老师熟悉的女子排球项目而言,他还能站在时代潮头引领受众吗?
宋世雄的复出,也许能让我们找回一些久别的激动和喜悦。甚至我还猜测,这是中央电视台作为国有电视台和官方传播机构,为了树立奥运报道的标准语言,杜绝极端个性化语言出现在08奥运会上而树立起的一根标志杆。但我还是做一个大胆和悲哀的预测:如果不把宋世雄老师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不注意对他的使用方法,他的一世英名将在众神狂欢的网络时代中,被各式板砖和口水所淹没。
前一篇:足球之夜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