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想要一个文艺女青年,但不要文艺太多

(2009-10-15 01:46:25)
标签:

杂谈





       上次我写陈绮贞的时候,还是在2004年,当时她出版了“Single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旅行的意义》。那时候和身边的朋友聊到陈绮贞时,总有一种优 越感,因为这些人当中除我之外,没有一个人见过她,更别说跟她聊天了。本来我觉得这种优越感(也叫“傻逼姿态”)能多持续两年。但今年内地引进了一张她的 精选,为此她也来北京做了宣传,许多没见过陈绮贞的人都去了滚石看她的现场,没和她说过话的也都托人趴在TOM聊天室的门口听她说话。这时我才发现,喜欢 陈绮贞的人从突然一下变得这么多。

       不过突然发生的事情往往都是假象,或者说这些东西都不能长久。虽然人数的增加,让陈绮贞误以为她的歌迷团体在不断的壮大,唱片销量和出场费也会不断的增 长,但结果却是该多的没多,倒是少了一个叫魔岩的唱片厂牌,一时间让陈绮贞不知何去何从,最终耽误几年之后,签了在台湾成立没多长时间的日本艾迴分公司, 并发表了个人第四张唱片,《华丽的冒险》。

       起初,我对陈绮贞产生好感并不是因为她的音乐,而是偶尔看电视里的娱乐节目时,听说她大学时学的是哲学,恰巧在当时,我也正对哲学产生着浓厚的兴趣,并准 备在高考的时候报考人大的哲学系。但那时的我毕竟和现在的不一样。那时候我还年轻,烟抽得不多,腰围在2尺左右,1500米老拿第一,手里捧着的是杨波编 的《自由音乐》,买盘只挑基耶斯妥夫斯基,到三联先不逛,直接就问还有没有萨特的《存在与虚无》,顺便找找他媳妇写的《第二性》,最重要的是,我相信我将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而现在我未老先衰,烟抽得太多,腰围直奔2尺6,多走两步都觉得累,手里不再捧着任何音乐刊物,DVD只下不买,除非碰到和 Team America一样牛逼的尖儿货,到了三联摸摸新书看看封皮,然后再翻翻艺术类的杂志,看看有没有我认识的作者在上面扯淡,也许有人会觉得这种变化有点儿 可怕,但更可怕的是,一个曾经性欲旺盛的青年,已经在生理之前开始了心理ED。

  陈绮贞的专辑我只买过一张《还是会寂寞》,就是在得知 她毕业于哲学系之后的不久。听过几遍之后发现,她的歌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哲思敏捷,更没有体会到哲学中应有的幽默,甚至还不如“沙子”主唱刘冬红喝多了之后 在台上的那几句胡言乱语,于是我没能爱屋及乌。但我却一直说我喜欢陈绮贞,不过幸运的是,没人问我为什么喜欢她,否则我的回答一定是,“因为我听不懂”。

   我身边听陈绮贞的大多是一些文艺女青年,这使得我不敢过多的去听她的音乐,更不敢细心体会她歌词中的包含的内容,生怕时间长了自己也变成一个带有独立女 性气质的文艺男青年。其实陈绮贞就是一个典型的文艺女青年,而这样的人大多喜欢犯病,喜欢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喜欢把一些简单的事情弄得特复杂,最后连自 己都得思考这是怎么回事儿。所以我每次看陈绮贞的歌词时都得琢磨一下,试着把每句话之间都加上一个连词,让整首歌的歌词读起来能像一个故事,或者是对一种 情况的感受,然而没有一次成功过。久而久之我就觉得这不是我的问题,因为她的歌词太像是无厘头拼贴了。幸好她偶尔还能写出像“我喜欢孤独的时刻,但不能喜 欢太多”、“旅行的意义就是为了离开我”这样有意思的句子。

  可见文艺女青年是危险的,你没法跟她们过日子,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一直想找 一个有没有手、耳朵和嘴唇的人当女朋友,那样他就不会跟你吵,不会打电话打听你在哪儿,也不会给你发短信问你“干嘛呢”,但她一定要有一双美丽而且明亮的 眼睛,为彼此之间提供一个没有语言但同样能沟通的交流渠道。

  但这终究有些不太现实,我最终的选择可能还是一个文艺女青年,但不要文艺得太多。我希望人生中尽可能没有冒险,至于与之伴随的华丽,我也奢侈不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话剧《卤煮》
后一篇:娱乐不光靠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