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晚上去看了周韧的现场,虽说演的算不上牛逼,但听的我心里还是很激动。不仅是因为我喜欢周韧当年的《火星人》和他唯一的专辑《榨取》,更重要的原因是那时几乎所有摇滚乐队都非常出色。
那个年代在历史上被称作90年代中期,当时的摇滚乐没有现在所谓风格上的划分,什么他妈车库、朋克、新浪潮啊,在当时根本没这概念,统称为“第二代摇滚”。这“第二代摇滚”可以说是英国70年代摇滚乐,正处在上一个年代成熟完成任务,新一个年代尚未到来的过渡阶段。所以那时候的音乐能百花齐放,每个乐队之前都有明显的风格差异。当时北京甚至有种传说,组乐队之前先得把其他有点儿名气的乐队现场看一遍,确认没有和自己风格重复的再组,否则演出时都觉得丢人跌份。
这种想法用一般的话说就是虚荣,跟现在年轻人买限量版的鞋和裤子一样,就是怕撞衫。但在放在摇滚乐的学说里,这种想法就是摇滚乐队精髓:革新与叛逆。你丫要这样,我偏得那样。所以说叛逆没什么不好,没有叛逆的较劲,哪有科学的创新,没有科学的创新,哪来的第一生产力。
就拿周韧来说,很多人都说他是国内比较玩Grunge的,但我觉得他最牛的地方不在于风格,而是《三》这首歌的唱腔,把气憋到嗓子眼儿唱“我站在楼顶上去看日出,回想童年迷惑……”。
前几天写张岭那张《女人的歌》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是国内玩R&B比较早也是比较好的,第一次听他歌是在一张叫做《成长状态》的合辑里,收录的就是在这张专辑里也有所收录《别再躲藏》,因为写稿,把当年的磁带找出来重新听了一遍,发现那首歌非常像现在的陶喆,如果他当初不是为了追求贝司技巧去澳洲学习,估计现在也没陶喆什么事儿了。
不信你可以听听,越往后越像。不过我翻录的时候没弄好,在后半段有四处爆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