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小时候看《水浒》之前就听大人讲过这故事的梗概,大概就是一帮流氓地痞跟另一帮流氓地痞打架,在梁山泊的流氓地痞头子最后向赵姓的流氓地痞们投降的故事。那时候我觉得流氓地痞应该永远强硬到底的人,投降跟他们永远没任何关系。所以看水浒或者听评书时,看到听到一百单八将集体报数那段就不愿意往下了。因此一直没了解《水浒》的真正含义,真以为语文课本上说的反对封建统治是真的呢。
后来长大了,又看了一遍《水浒》,终于明白施耐庵(或罗贯中,也可能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反正历史上这事儿一直没弄清楚)当初的用意了(看来成长很重要,我博客里大部分文章都有“后来长大了”和“明白了”这样的对应关系)。这两个元末明初的人并不是要写一帮貌似行侠仗义的人打击皇权,篡权夺位,抵制封建,开拓美丽新世界,而是通过一本小说讽刺宋朝灭亡的原因,其中有些细节相当微妙。另外,两位作者的后台很有可能是元朝政府,他们为了嘲笑前朝的灭亡,请这两个写手写这么一部构思巧妙的小说,用来强调元朝的强大,是当时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皇上确实比手底下人牛逼一筹的国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拿小说当中的几件事一说您就明白了。
原来语文课本上所说的“反抗封建社会现实黑暗”的话最扯淡。咱都知道封建社会不是谁一反对就能消失的,即使梁山泊那帮人夺了位篡了权,完了事儿也是封建社会,统治一样黑暗,现实一样残酷。而且按照语文课本这种解释去看《水浒》,后来宋江投降就说不通了。作者真正的用意是讽刺宋朝皇帝太傻,不会治理国家,也不知道用人。宋江这个名字是宋朝江山的简称,所暗示的就是大宋皇帝,他的特点就是昏庸无能,什么都不会还当了一国之君,整天糊里糊涂什么都不干,没到打仗时就在山上观望,看了半天也看不出门道来,于是就问吴用怎么办,最后吴老师没有任何功劳,大伙儿还都得说是宋江领导的好,这也是作者将吴军师起名为吴用的意图所在,意思是说他出了半天注意,对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管用。
其实不光吴用,所有人都比宋江要牛逼很多,不过他们都当不了皇上。换句话说,牛逼的人永远当不了皇上,当了皇上的绝对不是业务上最牛逼的。他没有什么想法,也不是执行能力最强的,但他就生生的当了皇上,让人疑惑不解。书里作者故意不交代清楚,留得后人许多怀疑,这就是这本书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知道,好的东西都不能直接说明白了,得等你去悟。
另外,宋江在入梁山之前经常慷慨解囊被称作“及时雨”也是一个经过巧妙设计的讽刺。《读书》杂志2004年第5期有一篇文章叫《宋江这个人》,作者刘慧儒在文章当中质疑了宋江的财产收入状况,大概意思是说以他的收入不可能帮的了那么多人。依我看,这其实没什么好质疑的,任何当领导的都很有钱,不过你总不知道他的钱从哪儿来的。作者当初在这块儿不写清楚并不是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制造戏剧效果。
最后宋江的投降其实就是暗示宋朝的灭亡。无论南宋还是北宋,皇帝都给北方的马背民族缴保护费,这在《水浒》里相当于宋江最后的招安。如果强硬点儿可能没什么事,但就是宋江一句落草为寇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给了和平一个理由,然而和平的结果就是嗝儿屁着凉大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