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乡镇题材的RMVB和一个农村题材的DVD

(2007-11-25 11:47:29)
标签:

影评/乐评

前两天看了两个带劲的片子,分别是《光荣的愤怒》和《盲山》。

 

《光荣的愤怒》取材于乡镇,说是当地有个Gang of Four无恶不作,弄得乡亲们水深火热,仿佛又回到了解放前的国统区。新上任的村长看不下去,想把这四个给办了,于是拉帮结伙,很精心的设计了一个拙劣的计策,想通过捉奸的方式把其中一个给抓了,结果没抓成,反倒被这帮流氓打了一顿。

 

《盲山》取材于农村,导演就是前几年拍《盲井》的李扬。片子说的是个姑娘大学毕业找了个收药材的工作,结果被人骗到了一个穷乡僻壤,卖给当地人当媳妇。

 

其中最牛的地方不是拐卖妇女儿童的主题,而是买这姑娘那人的表弟以知识的名义和帮她逃跑的幌子骗取了姑娘的好感,有事儿没事儿就在教师宿舍搞男女关系,而且让人看着还觉得这男女关系就该他俩搞,而不应该和那农民搞。这事儿说明了一个问题,文艺青年这年头都很吃香,越是文化贫瘠的地方越好泡妞,以至于到了这么个小山村时,用几本《青年文摘》和《小说月报》就解决了。

 

这片儿让我发现了一个看盘不好的地方,就是你能通过时间提前判断出一些结果。里面有两组镜头都是演被拐卖那姑娘逃跑的,第一次跑时我没在意,知道肯定跑不了,第二次跑时已经上了长途车,我以为能跑成,但一不留神看了下剩余时间,还30分钟呢,就知道肯定没完事儿,得被抓回来。结果一分钟不到,姑娘又坐上回村儿的“时风”。在这儿顺便插一句,我小时候看电视老有“时风”摩托车的广告,广告语是“时风时风,祝您成功”,当时不明白为什么这么说,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时风”是专门追杀逃跑妇女的,这就好像某车专属于二奶一样。

 

这两部片子的结尾都非常主旋律,就是警察来把事儿解决了。这么安排的目的一看就是为了通过审查。其中我觉得这么干大可不必,完全可以演的再惨一点,文化部要不乐意就跟他们丫解释:虽然讲的是乡镇农村的事儿,但乡镇农村的人却看不到这部片子,也就没法通过警察的出现大动感情,体会到恶霸被除时的痛快和媳妇回家时的痛苦。剩下的观众只有我们这种不愁吃喝,没事儿时关系一下社会状况的土鳖城市人口。所以片子最好拍的再苦一点儿,把剧情设计成整治恶霸的村长反被断子绝孙、被拐卖的妇女生第四个孩子时流产死亡什么的,肯定能让我们这种成天抱怨的人发现原来生活还不错,起到安定民心的作用。

 

 

另外我想求教一个问题:片尾曲是王迪、秦齐他们参与的,叫《大春天》,演唱是王成,这人是到底是谁?他的来龙去脉又是什么?还演唱过哪些作品?知道的帮我提个醒,我觉得特耳熟,实在是想不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